标题 | 花开见佛 |
正文 | 一、自性之花 ? ? ?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 办公室的窗外,绿树成荫,花开正茂,阳光透过树丛洒在地上,斑驳陆离。三角梅正泼喇喇地盛开绽放,如流瀑倾斜一地,林中小鸟啁啾,好一派怡然自得气象。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菜根谭》中的句子:“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迎送时序”。? ?? ?? ?? ?? ??? ? ?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在这样的清幽之地,赏花开正艳,看竹树扶疏,听鸟语微幽,睹云片展张,竟然有了隔世的感觉,恍然高士观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超然于物外,如列子御风而泠然善也! 文人雅士的风范和境界是我终身追求的目标,可高山仰止、影行行止,如涅槃彼岸,百千万劫难遭遇;如海市蜃楼,在虚无缥缈之间。魏晋南北朝名士王孝伯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闲暇时,读读《离骚》,呵呵小酒,仿若名士,乐意在其中也!? ?? ?? ?? ?? ?? ?? ? ? ? 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朴之心和一双清丽之眼,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眼见天下无一不好之人。不了解官场形态和不懂得肋肩谄笑,工作生活一度陷入困境,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郁闷苦恼、自卑自责始终紧紧地缠缚着我,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可贵的是在逆境中一直没有放弃做人的原则,始终坚守住道德良心的底线,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始终坚持三省吾身,修身养性、参禅悟道,于是发奋读书,禹墨为体、黄老为用。一路走来,终于明白一切随缘的道理,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乐天知命,安分守时,终鳌山成道,雨过天晴。 ? ? 静安先生总结过人生三重境界,第一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纯情的阶段,也是禅宗的破初关。第二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绝望的阶段,也是禅宗的破重关,禅宗有云:不破初关不闭关,不破牢关不住山。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辉煌的阶段,也是破牢关的阶段,人到这个境界后就能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 ? 二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而今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只不过如今的山水是精神愉悦、怡然自得后所见的山水,“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大愿法师说:“物质世界随遇而安,精神世界随缘任运,灵性世界随处做主”,那是证道后究竟解脱的境界,于我则隐隐然有所悟、有所得,释迦牟尼彻悟后赞叹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福德智慧,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六祖慧能悟道后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多年后、当下的我,自性之花已悄然绽放,能有所看破有所放下有所解脱,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于心无事于事无心。明月清风自往来,流水高山无古今。日日是好日,月月有清风。 ? ?? ?? ?? ?? ?? ?? ?? ?? ??? ? ?? ?? ?? ?? ?? ?? ?? ? ?二、儒学之花? ?? ?? ??? 儒家治世,强调内圣外王,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终极目标,通过“格、致、诚、正”等内修手段趋成圣人,然后再通过“修、齐、治、平”达到成王的境地。泽身而浴德,澡雪而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时之不来则如冥鸿如雾豹寂兮廖兮奉身而退,时之来也如云龙如风虎勃然突然陈立而出。 ? ??儒家这种傲岸的风格和遗世独立的品德,如深谷幽兰、傲雪寒梅、挺拔翠竹、霜秋冷菊,历经万古而弥新,更显高洁珍贵。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常借“四君子”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的情趣,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孔子喜欢琴曲《幽兰操》,以兰花自比。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曲肱而枕之,自得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也,亦如幽兰之高洁。 ?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黄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咏梅,哀婉忧伤,顾盼自怜,却被毛泽东以豪情壮志,化腐朽为神奇,重开一番境界出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林逋隐居于西湖边,梅妻鹤子,羽扇纶巾,寄情于山水,放浪形骸于江湖,也是文人士大夫遁世归隐的典范。 ? ??陶渊明归去来兮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而悠然见南山,把魏晋名士的风度挥洒的淋漓尽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咏菊另是一种气吞万里、挥斥八极的霸气,文以载道、诗以言志,黄巢终于造了唐王朝的反,做了乱臣贼子。 ? ? 竹品虚心,节数不变,“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尚虚心”。苏东坡爱竹成癖,叹曰:“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郑板桥善画竹,清风两袖,弃官而去,持鱼竿秋风江上,怡然自得,留下了“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的千古名句。 ? ? 儒家之花根基在于《易经》,易为万法之源,群经之首,广大精微,无所不包。伏羲画卦,文王作彖辞,周公作爻辞,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著春秋、系易词,儒学之花开始绽放,中华文明源流肇始发端。及至西汉,董仲舒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奠定了儒学国教的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衰落,援佛助儒、引道入儒,儒道佛水乳交融,成为一体,终迎来盛唐第二次儒学的振兴,儒学之花蓬勃开放。近代,新文化运动和“十年浩劫”彻底打到儒学,予以全盘否定,儒学之花开始枯萎。而今的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沦丧,文脉已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皆争名逐利而无所不用其极,不亦悲乎! ? ?? ?? ?? ?? ?? ?? ?? ?? ? ? ?? ?? ?? ?? ?? ?? ? ? 三、道家之花 ?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提出了天人合一、人天相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思想,可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道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修道要顺乎一切事物和世界的本性和规律,遂其自身固有的性质和变化历程。道家喜欢兰花,因为“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和花同为万物中一,皆为道德演化物,是阴阳五行、精气神组成而有形体和生命。学道之人通过养花,能获得内心的恬静与和谐,这和道教提倡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建立和谐社会的道义符合。 ?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非常快乐和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梦醒后,发觉自己躺卧在床,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就是道家所说的物化。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蝴蝶与庄周物我一如,是一非二。人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 ? 道家的精神超逸脱俗,不食人间烟火,如凤凰一般,非梧桐不栖、醴泉不饮、练实不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高士寄情于山水之间,相忘于江湖之上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手挥五弦,目送归鸿,游心太虚,俯仰自得”,道家思想成就了中国文化中飘逸洒脱、高藐空灵的风格。魏晋名士,风流潇洒,烟云水气,几追仙姿,莫不得于此,他们“托杯玄胜,远咏老庄”,率直任诞,不滞于物、不拘礼节,特立独行而颇喜雅集,言行举止都记载在《世说新语》中。朗朗如日月将入怀的夏侯太初,萧萧素素、爽朗清举的嵇康,掷果盈车的潘岳,琳琅满目的琅琊王家,明珠在侧、朗然照人的卫玠,还有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的竹林七贤,如日月星辰照亮历史的天空,群星闪耀,令人艳羡不已,只恨吾辈不能生于斯世!而今,风流人物俱往矣,魏晋风度已成绝响! ? ? ? ?? ?? ?? ?? ?? ?? ? 四、禅学之花 ? ? 2500年前,灵山法会上,有大梵天王献金波罗花于释迦牟尼,尔时,释迦拈花,示诸大众,默然无措,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诸摩诃迦叶”,禅花就这样绽放了。而后,南北朝时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来到了中国,将禅的种子播种在了中土大地上。及至唐朝,六祖慧能集群圣之大成,振玉而声金,将禅宗发扬光大,于是出现了“一花开五叶,五家各七宗”的禅宗大兴局面。与佛门高僧交往,吟诗唱赋、参禅悟道也成为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 ? 佛教有四大吉花。一为优昙波罗花,意译灵瑞、瑞应,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转轮圣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 ? ? 二为曼陀罗花。曼陀罗花为四种天华(天雨曼陀罗花,摩柯曼陀罗花,曼珠沙华,摩柯曼殊花),花色近赤色,此花在佛教里向来被视为天界的花。 ? ? 三为莲花。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维摩诘经》云:“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华”,“火中生莲花,是可谓稀有,在欲而行禅,稀有亦如是”。北宋理学大师濂溪先生著有《爱莲说》,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 ? 四为山玉兰。在庄重肃穆,香火燎绕的古刹寺庙入口处或大院里,人们经常就会见到树姿雄伟壮丽,枝繁叶茂,叶大浓荫,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兰树。它不仅给游人带来凉爽与清香,同是也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6~7月份,在绿叶丛中开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9枚花被片平展,中间直立着圆柱状的聚合果,恰似释迦牟尼佛端座在莲座上,这大概就是山玉兰成为佛门圣洁之树的由来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圆融之花 ? ? ? ??儒家积极、道家高邈、佛家空灵,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中国文人以儒为骨、道为表、佛为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身,不如意就脱离红尘,逍遥林泉或遁入空门,听暮鼓晨钟、看流云飞瀑,而后看破,放下,解脱,自在,朗月清空下,种种日光明照,惬意而舒适地生活,涅槃彼岸就在此岸,极乐世界即在当下。 ? ??花开见佛悟无生。窗外怒放的鲜花,依然静默不语,其实天又何曾言语?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所谓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亦即《心经》所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在茫茫而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终将归为泡影,梦幻空花,何劳把捉;镜中水月,终成过往。正如《金刚经》所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 ? 微风拂过,花开无语,散落一地,我却破颜而笑,自性之花已悄然绽放。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