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孟子山 |
正文 | 孟子山 乙未年正月十四,天气晴好,风和日暖,我与几位朋友驱车进山游玩。 从淄川向南,再折向东,至东坪地界,见路旁竖着一块广告牌:孟子山风景区。心中奇怪,在这荒郊野外,竟然会有一座以“孟子”冠名的山。于是车子一拐,驶向了一条僻静的土路。车和路几乎同宽,两边全是树林。小心翼翼,走走停停,爬上一段坡路,绕过一段弯路,来到山脚下一块平坦空地上。 下车后,见近旁一处院落,细看是个饭店,心中暗喜。因为出来的比较晚,此时已近中午。几个人一商量,吃了饭再上山。 进入院门,一条被拴住的小狗叫个不停。从房间里走出一位女主人,小狗随即停住叫声。女主人高高的个子,身板挺直,一副干练的样子,笑着打招呼:来爬山啊。我告诉她要吃午饭。女主人说:刚过了春节,还没开张呢。我说:随便吃点就行。女主人面露难色:也没什么菜啊。我问有馒头么,女主人说有,又问有咸菜么,说有。我说:那就吃馒头和咸菜吧。女主人想了想说:好吧,这就给你们准备,你们先在附近走一走,看一看。 在和女主人说话期间,不时听到有人插话,却看不到人在哪儿。忽然发现地上的笼子里有一只鸟,红嘴,一身闪着光泽的蓝黑色羽毛。一个朋友问:是不是它在说话啊。女主人说是。我问这是什么鸟。女主人说是一只鹩哥。这时,鹩哥很清晰地说出了一句:走一走。我们都笑起来。 四处走了一圈,竟是个不小的庄园。周围分布着一些亭台,是专门供客人吃饭休息的地方;有层层的梯田,分别种着香椿树、柿子树、杏树、枣树、山楂树、桃树。朋友说:可惜这个季节来,树上什么也没有。我笑道:还有新鲜空气啊。一会儿,男主人回来了,热情地打招呼,陪着我们说话,说起城里人如何喜欢山里的新鲜空气,山里人又如何向往城里的繁华生活。女主人一边忙碌一边说起儿子和儿媳都在北京工作,虽然工资很高,但是北京的房价更高,买房困难。鹩哥在一边不停地插话:房价高,房价高。交谈中,我特意问起这座山与孟子有什么关系。男主人说:传说孟子曾经来过这里。女主人说:好像是在这附近住了一宿,前段时间一些领导和专家来考察过,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 午饭端上了桌子,不只有馒头和咸菜,还加了几样家常小菜,分别是酥锅,煮豆子,炒白菜,还有一大盆粥,我们吃的有滋有味。饭后结账,主人却不收钱,不停地说:都是平日家里吃的,没什么像样的好菜,不嫌弃就行。几番推让,尽管临走时我坚持把钱塞到了男主人手里,然而最后时刻,女主人却又把钱坚决塞回了一位朋友的口袋里。 随意选取了一条上山的小路,走进一条山谷,两边是层层梯田,地头有几棵大树,枝头挂着少许残叶和剩果。曲折而上,坡度时缓时陡,由于刚吃过饭,我们走得很慢,很闲适。走着走着,却没了路,前面出现了一片峭立的石壁。我们不得不绕来绕去,踏着荒草,踩着荆棘,设法向上攀爬,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绕过了石壁,眼前又出现了一片茂密的灌木丛,纵横的枝杈挡住了去路,我们只得用手拨开,用胳膊挡开,用肩膀撞开,挤身而过。费尽周折,终于在山腰处发现了一条小路。沿着小路走,很快进入了一大片松树林。此时,我们已经辨不清方向,只是凭着感觉向前走,遇上岔路口,就选择向上的路。树林渐渐稀疏,不远处出现一片建筑物,越走越近,原来是一座庙。 坐在庙门口的石凳上休息,发现已经到达了山顶。 眼前的庙门十分高大,下半部的门洞是用大石块垒成,厚重而牢固,依稀看出一些从前的旧貌,上半部的房间是用水泥和砖头修建,草率而随意。起身入内,里面空无一人。从一个院落到另一个院落,看到一块块新立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捐资人的姓名。大大小小的房间都锁着门,扒着门缝望进去,又看到一些端坐的神仙塑像。各处走了一遍,竟然没有发现任何与孟子有关的标志,心中奇怪:既然是叫孟子山,就应该会有孟子的遗迹。于是,开始了执着地寻找。 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一块不起眼的旧石碑,中间一道断痕,推断应该是文革期间被毁,后来又被修复。上面残存的一行行文字依然清晰、秀美:“淄博分界之交有山崛起,名孟子山,其命名之取义殊茫乎,其不可解,将毋孟子宿于昼时,曾一破闷至此乎;昼,齐西南近邑,颇为近是,惜遗迹竟缺如焉。------”至此,我大致明白,孟子山的命名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孟子来齐国时,有一次外出游玩,住在附近一个叫昼的小城里,为了解闷而登临过此山,后人故将此山称为孟子山,可惜已经找不到什么遗迹。后面还有不少内容,介绍山上建筑的兴衰,一时难以断句,渐渐失去了耐心,目光一扫而过,直奔末尾,立碑时间是民国二十一年。那几个朋友也在旁边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几截断碑,一一看去,有“重修碑记”、“大明”、“大清”的字迹。 此时眼睛已经有些酸胀,抬头隔着一段矮墙往远处看,但见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树林密布,顿觉神清气爽,于是专心享受着眼前的美景,不再劳神去探究那些碑文。 下山走的是一条“之”字形羊肠小道,脚下满是碎石,枯枝,还有从地下凸出来的树根,四周是望不到边的山林。在山腰处遇见两个上山的人,一位先生,一位女士。那位先生戴着眼镜,像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正对着女士朗声讲解:孟子,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称为“亚圣”。我们不由驻足倾听,这些知识虽然早就耳熟能详,然而在这空旷寂静的山林之中再次听到,却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觉。 在山脚下,我注意到路边一块巨幅宣传牌,上面全是介绍孟子山景区的文字,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竟然没有一句是关于孟子的。 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现在有很多山,一旦与历史名人有了联系,就会衍生出一些故事,大肆渲染,浓彩重抹,过度开发,令人感到饱食无味;孟子山虽然借用了“亚圣”之名,却依然保持着一种原始淳朴、清新自然的本色,就像上山之前吃的那顿午饭,几样家常小菜,清清淡淡,别有风味。 孟子山,我还会再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