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霉豆干 |
正文 | 文/向往森林 冬日暖阳,早晚的温差已经超过10摄氏度。这个时候,母亲总会做上两瓦坛霉豆干,让一家老老少少过上嘴瘾。 霉豆干的制作不算复杂。勤劳的母亲早早备足了鲜嫩的豆腐,是用自家的黄豆、放石膏水的那种。整板的豆腐先切成大大的四方块,摆进干净的盆里,撒上盐巴,腌上三五天。待咸味足了,再将豆腐切出拇指大小的四方小块,轻轻放进竹盘,一块块摆好,豆腐块之间留出一点空隙。 冬日的阳光总是姗姗来迟,匆匆的离去。一大早,太阳还在伸着懒腰。母亲端出盛放小块豆腐的竹盘,跨过老屋的门槛,将竹盘极小心的端到父亲手上。只见父亲一手托竹盘,一手抓紧木梯横杠,顺着搭在砖墙上的木梯慢慢往上攀爬。一直爬上靠近房顶的位置,他将竹盘轻轻放在凸起的屋瓦上,用两块小石子垫平稳。小时候,我特别好奇,竹盘为啥非要放在屋瓦上呢?难道不能摆在其他位置吗?母亲微微一笑,不容质疑的说,屋瓦上日晒充足,没有鸡狗叨扰,干净省心,晒上的豆干味道好。原来是这样,但我仍旧不懂大人们的心,就为这点霉豆干犯得着那样辛苦的来回折腾吗?只是后来一次次品尝着鲜美的味道,我再也不会去质疑父母亲那般用心的程度了。 赶上好天气,晒上几个暖阳,竹盘里的小豆腐慢慢变干,稍有些硬实,轻轻咬上一口散出淡淡的清香。霉豆干至关重要的食材备好了,接下来母亲开始着手制作配料。鲜红欲滴的新鲜辣椒、金黄色的桔子皮、清香扑鼻的生姜大蒜,逐一切碎搅在一起,然后放进豆豉、盐巴,滴些香油。制好的配料与干硬的小豆腐拌在一块,搅匀后装进瓦坛里封存。按制作工序,这时霉豆干已经是做好了。但若想吃上更地道、更带劲的味道,自然还需要耐心等上三五天才行。 母亲做的霉豆干总是特别的鲜、咸、香、辣,入口极好,嚼劲也足。从小到大,我一直喜欢用霉豆干下粥,往往夹上小半块,就能吃上一蓝边碗的粥。那种奇香无比的味道,总能令我如痴如醉、回味无穷。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