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青春驿站——难忘的大学生涯 |
正文 | 王艾迎 1984年9月4日,我来到西北大学中文系报到,有幸和来自祖国各地主要是陕西的90多名少男少女成为了同学。四年里,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激动、陶醉、幸福的青春岁月,收获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友谊。30年过去了,每当提及这四年的人生历程,总让我激动不已,难以忘怀。 记得在刚进校的同学晚会上,赵岩同学一曲抑扬顿挫的兰花花、马霄同学活力四射的安塞腰鼓让我领略了陕北姑娘的多才多艺,牛德让同学那字正腔圆、荡气回肠的演讲让我体会到了都市小伙的青春魔力。愣头愣脑的我,暗下决心,要象小草吸吮大地的乳汁那样,向各位同学学习,向各位老师学习,向书本知识学习,把自己锻造为一个有知识、有特长、有品味、有能力的人。我和其它同学一样,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在图书馆、一号大教室、7号教学楼、宿舍等地,留下了孜孜不倦、埋头苦学的影子,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哲学、文艺理论等名著,感受了知识带来的欣慰。 很多次晚饭之后,我和同学们一道前往草坪,席地而坐,畅谈梦想、人生,看人来人往,听周边学生的朗朗读书声,欣赏少数学生大胆热烈的恋爱倩影。羞涩的我,似乎也享受了人间仙境的快乐。我也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同学们自发组织的近郊旅游。记得有一次,我借了一辆旧自行车,跟随大家到南五台去,适逢下坡,我双脚放在车头上,任凭车轮飞奔,享受了和冯宗奇近年暴走一样的快乐。有的男同学骑着自行车带着女同学,就跟火箭一样,一眨眼的功夫,跑得无影无踪了,似乎钻到云雾里去了,跑了一整天,连个人影子都未见,我至今都难解其迷。天黑回到学校,两条腿就象灌满了铅一样,重得抬不起来,连楼梯都上不了,疼得我直流泪。但苦中作乐,何乐而不为呢? 最让我难忘的是,在1986年夏天,我接连失去了两位至亲,遭遇了人生最痛苦的季节。这时候,同学们和老师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牛德让同学给我送了一条牛仔裤,周宏伟同学给我送了几双运动袜,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特别是巨文教同学的父亲巨阳老师在自己工资十分低微的情况下,每月寄给儿子30元,明确10元是给我的。他不论是来校还是来信,总是对我问长问短,把我看成自己的亲儿子。这是多么崇高的人间真情啊!巨阳老师去世多年了,我连他的葬礼都未参加,这成为我终生的遗憾。刘卫平老师让我写了困难申请,系里批给我20元的困难补助,我永世难忘。还有其它同学时常给我鼓励,使我紧锁的愁眉逐渐展开。 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我终于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1988年7月10日,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西北大学,离开了亲爱的同学们,前往眉县报到。记得牛德让等几个同学将我送到车站,守望着我时,我几乎难过地流下了泪水。后来几年,先后有多名同学到眉县、千阳来看我,真是无比开心。真是遗憾,对他们的接待多有不周。 时光过去了30年,我们这些人步入了天命之年。在此时节,我们建立了微信群,即将聚会,这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我期盼这个即将到来的团聚,把多年的思念变为现实,使友情在回忆中得到巩固,在问候中得到延续,在期盼中得到永驻。 西北大学不仅是我的青春驿站,也是我人生的永久驿站。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