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泾河有龙
正文

泾河有龙

金 矿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穿插一个泾河关魏徵斩老龙的故事,这实质就是取材于我们家乡世代相传的一个优美传说,说有一神机妙算的测字先生叫袁天刚的人,每天在泾河街摆测字滩,能算准天时地气,识得泾河鱼汛,有一渔翁每天跑来算一卦,知道每天准准地能打多少鱼,泾河老龙看到侵害他的水族利益,决定把袁赶走。

这天,老龙变成一布衣百姓,来到测字滩前,算第二天雨情。袁告诉他第二天午时三刻开始下雨,下多大都说得很准确。“泾河南崖(土音埃指河堤)三寸雨,泾河北崖裹塘灰。”老龙哈哈大笑,自信自己就施云布雨,还不知道雨汛,于是同袁天刚打了赌。没想到老龙刚刚到家,天公文书已到,果然按照袁天刚的说法布雨,老龙慌了手脚,为了挽回面子,竟在布雨时做了修改,变成泾河北崖三寸雨,泾河南崖裹塘灰。

那知犯了欺天之罪,敕令大臣老魏徵执行将老龙斩首。老龙托梦给唐王李世民请求说情,李世民把上方宝剑藏起来,在执行之时刻把魏徵困着下棋,午时三刻,魏徵趴在桌案睡着,原来大魂已离身,没有宝剑,就用菖蒲把老龙的头下了。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也寄托了劳动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憎恨。说到泾河,应该说就是今天宝应与淮安搭界的泾河,也是吴承恩的家乡,是他神话构思取材佳地。

泾河也确实是条河,是运河向东的支流(传说还是洪泽湖入海支流,被开凿运河时切断)。今天的泾河镇可能算为源头,这里还有泾龙、泾阳的老地名。向东流入绿草荡,荡边还有泾口,正好在一条线上。

说来也奇怪,这条线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地理现象,竟是龙卷风的高发地段。在历史上,千百年来,这里老百姓不知遭受多少次龙卷风的袭击。在泾阳村有个抓我庄,传说有一年整个村庄的草屋都被龙卷风给抓走了,为了防止灾难再次发生,庄民集体筹款建了镇龙庵,我表舅就在这个庄子上,儿时我经常到表舅家,会到庵里去看那些镇龙的泥菩萨。

离泾河镇向东约十公里地方叫塔儿头,以前那里建有一尊镇龙塔,高高九层,十分巍峨,传说建塔目的也是为了镇压孽龙的淫威,塔旁还有镇龙寺,常年香火缭绕,许多乡民都从好远赶来烧香叩拜祈求消灾纳福。

河北有个叫张庙的地方,那里曾建有镇龙庙,总之,人们在祈求平安方面想了许多办法,也伤透了脑筋,龙卷风还依旧猖獗,近二十多年就发生了两次大龙卷风灾害。那一年张庙发生一次惊动全省特大的龙卷风事件,把张庙初中校舍房屋抓了,数十颗大树拦腰切断,十多名花季少年被无辜吞噬生命,老年人都说这是归罪于老龙的罪过,都说泾河老龙又作孽了。

还有一次,泾河岸边的施河镇一次龙卷风袭来,几十间房屋倒塌,上千棵树木连根拔起,也是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

我搞多年民间文学和民俗调查,像这样龙给人们带来灾难故事听的并不多,在民俗学上贬低龙的作品也很少,好多民间故事都是对龙大加赞颂,感谢龙恩,成语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都是美好形象,泾河沿岸传统文化也一直喜爱以舞龙为特色的项目,我做文化站长后,就知道有流均(泾口的邻镇)舞龙、泾河舞龙、平桥舞龙、安丰舞龙等泾河沿岸的特色文化乡镇,它也迎合了中国龙文化的经典印迹。

家乡对龙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叫人物头子,泾河两岸居我所知确实也出了不少龙类人物,词坛泰斗乔羽老爷子就是从泾河南岸西安丰邵家走出,还有下放在这里的梁冰梁晴梁超父子作家,一家三口人参加全国文代会也算文坛奇迹、著名画家高马得伉俪也在泾河生活多年,画圣傅抱石的女儿傅益璇还相认多年前的泾河房东,还有土生土长的表演艺术家石维坚、邵洪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袁天刚还是家乡游子石维坚演的呢。

在民间,有好多人起名都喜爱用“龙”字,当年我初中在宝应黄浦读书,在合并乡镇后,这地方也属泾河镇,班上有三个名字带龙的同学都是泾河人,当时同学戏称泾河三龙。

时过境迁,没想到这不起眼的三条龙都有了较大发展;一龙初中未毕业就从军,成了共和国将军,是我辈都钦佩的腾飞龙;一龙成了家大业大的大老板,算是出人头地的发财龙;还有一龙早年曾因重要海外关系被打人冷宫,政策一落实,今非昔比,去海外继承亿万家业,前些年回报家乡,投资创业,连县长都对他敬重三分,应了一句俗话,“姣龙离水不如蛇,龙归大海显神通。”

今年泾河重视搞《泾河镇志》,执笔的夫子是我早年学友兼文友,和我谈起泾河,我不禁想起“泾河有龙”的题材,构思这篇《泾河有龙》。主要是歌颂今非昔比的龙,让泾河龙有一双活的眼睛、活的形象、活的精神,为家乡的泾河人民造福,谱写出人们喜爱的泾河龙生活新篇章。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