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包罗万象9.牛场印象】 |
正文 | (“承上与启下”包罗万象系列短文) “牛场”,地名。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县,是福泉县三大集镇之一。牛场距省会贵阳约150公里,距州政府都匀约70多公里,距县政府30余公里,距湘黔铁路马场坪站40余公里(上述均为老公路时)。属黔中腹地。 我与牛场结缘,是我曾在此地工作五年多,即1982年1月至1987年7月。凑巧的是,在这工作的时间与我“上山下乡”当知青时间基本相等,约66、67个月。 在这工作,同样是我人生中不平凡的一段经历,这就是参加“瓮福磷矿”前期筹备工作,这让我在此渡过了大矿建设前期艰难困苦的一段时光,同时也锻炼和考验了我,并在此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信任与提拔,由此我还以“峥嵘岁月”为题记述了这一段人生经历。 今年是我离开牛场30年,尽管如此,岁月并没有冲淡曾经的记忆,反而增加了对那些年、那些事的思念。 牛场既位于黔中腹地,又是福泉县三大集镇之一,镇子位于贵州少有的上千亩面积的旱涝保收的稻田边缘。镇子虽然不大,仅仅为“十字”交叉二条街,主街还没有一公里长,为一大弧形,便还算平坦,街房一字排列,很是平整;另一条街虽然同样宽阔,但街道较为破烂,似乎年久失修,街房也不连续,许多房屋较为破旧,还有土墙草顶房屋,甚至有牛栏、猪圈位于街道边上。 牛场物产丰富,居民相对集中,人气旺盛,文化底蕴厚重。适逢赶场天(农付产品交易日)人流水泄不通,交易产品丰富,交易活跃便可佐证。 我初到牛镇,农副产品丰富已经让我满足,然而低廉的价格更让我感到惊讶。市场开放的猪肉、附近捕捞上的鲜鱼,价格仅仅几角钱一斤,蛋禽价格还要便宜。特别是鸭青(公鸭)论只卖,价格让人难以置信,一般就1.2到1.5一只,这让我们在牛场大饱了“鸭福”。这与在前开阳磷矿时农副产品品种、数量、质量、价格相比,真是天渊之别啊!1 常言道“十马九不全、全了不管钱”,牛场也是如此,这就是冬季蔬菜十分欠缺,大宗菜就只有匐地散白菜,价格也不低,且这种状况可长达三个来月。 牛场农付产品价格较低,餐馆价格可以想象。举例来说:当时公路边开了几家专供各地运输磷矿石驾驶员就餐餐馆,我刚到牛场时,一人一餐一菜(各种炒荤菜任选)一荤汤(或炖或现烧),白米饭随吃饱,价格仅仅1.2元钱。到我1987年离开牛场时,价格才上涨到每人每餐1.5元钱。 也是在1987年,这年我调离福泉磷矿离开牛场,许多同事与好友,凑钱给我践行,每人出了5 元钱,140元办了四桌,每桌鸡鱼膀酒席菜齐全,丰富菜品和低廉价格,恐怕今生往后仅此一次。 在牛场,让我印象较深的,就是当时使用的燃煤。说实在的,在咱黔北遵义老家,虽说在哪些年烧煤不太方便,但所烧燃煤都是无烟块煤,而且使用习惯了。 初到牛场,特别是后来我爱人调到牛场后,烧火做饭和冬季取暖,这烧火着实考验着我们。这就是在牛场使用的是有烟油煤。这种煤有三大特点,产生浓烟、不熬火、易生火。烧这种煤,不用火时要将火封起来,用时撬开。此时浓烟滚滚,满屋烟尘。稍后烟尘减小,开始使用。做一顿饭,先得做好各种准备,否则中途还得加一次煤,再次弄得满屋烟尘,还要延长做饭时间。但这种煤也有它的优点,就是着火点低,用细小柴草或报纸杂志都可生火。 用这种煤作饭、烧水、烤火,卫生可想而知,更有甚者,使用不当,饭菜、开水都有煤烟味道。 在牛场,让我印象较深的,就是当地遍布的地下水泉眼,特别是有些泉眼泉水冬天温差还蛮大的呢!未通自来水前,一到冬天,只要洗衣被等大件衣物,我们就会到泉眼处清洗,牛场人几乎家家如此,这不能不说是老天对牛场人的恩赐。2 在牛场,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牛场人的卫生习惯与卫生。这也许是因为牛场是一个农业与非农业混居的集镇,特别是我前边提到的那条非主要街道,街道的破烂与污水横流,加上汽车的反复碾压,哪里还有一点集镇的味道。更让人震惊的,就是牛场的老鼠,不但到处都是,而且个大肥硕,几乎家家都将死鼠扔在公路上,让过往车辆将老鼠尸体碾压的血肉横飞,这种状况让我这么多年久久难以忘记。 1998年,我因工作关系第一次回到阔别11年的老地方,短短十来年,牛场变了,道路宽敞了,街道延伸了,居民自建楼房排列于街道两傍,小镇变得干净整洁了。 我曾经服务过的单位——福泉磷矿改为瓮福集团英坪磷矿,还特意到矿山走了一趟,见识了一下现代化矿山大型进口采矿设备的风采,并在运输设备汽车上过了把瘾。 为了寻找当年留下的痕迹,我还特意在矿部住了一晚,并去拜访了还留在磷矿的老同事,遗憾的是许多老同事,或因调走,或已年老退休,或迁往外地定居未能见面。但我却见到了当初我主持栽种下的绿化树木,原临时小区的水杉有条不紊地排列在原地,像高大挺拔的卫士,又仿佛像在静静地等待着我的检阅;原矿办公室前的两株雪松,更是长得郁郁葱葱,茁壮无比,微风吹拂树枝,像在对我招手致意;矿部主要干道依然存在,两傍的法国梧桐见证着磷矿过去发展的艰辛,以及建成后的辉煌(拥有全国集最大磷矿石采、选、加工能力)。 牛场,是中国,更是贵州一座平凡的小镇。我因建设磷矿去牛场,又因大矿建设久久不能开工建设选择离开。我在牛场呆了67个月,在那儿流淌过汗水,付出过青春,经历了锻炼与磨难,受到领导的信任,得到同事的尊敬,并由一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受人羡慕的企业中层干部。我在牛场付出了一切,已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收获。因此,我一生也不会忘记这个地方——牛场! ? (作者:承上与启下)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