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尹庄村抬爷 |
正文 | 尹庄村的老人们,过去总是念念不忘、现在还津津乐道村上的一件大事,那就是抬爷。尹庄村的年轻人,不仅没见过,甚至也很少再听说抬爷了。 抬爷是蒲城县南民间盛行百年的一项民俗祭神活动。它既有一些封建迷信的色彩,又是一种人们精神信仰的寄托。就是祈祷寄托神能够保佑,人生平安幸福,田地旱涝保收。 在蒲城县南一些这些村子,组成了一个祭神组织,一个村子或几个村子为一个社,每个村社轮流抬爷,抬爷是整个活动的总称,分为接爷、祭奠、送爷三大部分。尹庄村是一个社,每12年轮流抬爷一次。一些已故老人流传下来1943年的盛大抬爷活动,健在的一些年长者还能隐约记得1955年尹庄村最后一次的抬爷活动。 尹庄抬爷,这个爷就是显神爷,真名是叫伍员,也是伍子胥(公元前559—前484)。如果看过《伍员逃国》秦腔戏的,就对这个人有所了解。《伍员逃国》这折戏说的是楚平王这个国王无道,大臣伍奢因进忠言而被下狱待斩。楚平王命伍奢写封信召二子进京同受斩刑。长子伍尚遵父命进朝,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未遵父命,只身逃国,以图报仇。《逃国》是《出棠邑》本戏中的一折。 伍子胥是春秋时楚国大夫,因遭权臣诬陷逃到吴国。吴王阖庐,重用伍子胥,国家日趋富强,“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威震天下。吴国攻破楚国国都,伍子胥挖开楚平王的墓,出其尸,鞭之三百,报仇雪恨。阖庐的儿子夫差当政后,偏言奸臣伯否的谗言,竟然赐刀令伍子胥自刭,并命人用马革裹尸,浮尸江上。 数百年后,伍子胥为“水神”,腾云驾雾,遨游四方,来到蒲城县,看到蒲城县南这一带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疾苦,怀着“普度众生”的理念,决心对各种灾害给予治理,在他的作用下,灾情大大缓解,蒲城人民相信:只要一年之初把这位老人家尊敬好,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病祛除,大家也才能过好日子。所以,经过各公议,成立专门的组织,称为大社。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十八,由蒲城县南十二大社轮流主办抬显神爷(伍员——伍子胥)。从此以后,代代相沿,形成“抬爷祭神接社祀”的民风民俗。 尹庄村的供奉显神爷的庙叫老爷庙,(娘娘庙在九队的十字口,马王爷庙在八队的十字口),老爷庙就是尹庄学校的旧址。老爷庙原来有前殿、上殿和偏殿,上殿里供着神像。大约在1965年左右,村上拆除了老爷庙前殿以及上殿的神像。前殿成了戏台子,上殿和东偏殿成了学校教室。 农历正月十八是尹庄村抬爷的日子。经过全村人几个月的精心筹备,抬爷神活动在现在尹庄七队的麦场那一块地方隆重举行。 大清早,“交接社祀”活动就开始了,各社的代表三面围坐,被选为会长的主持人一面站立,态度肃穆,手捧“神簿”,将所列“神物”一一点念,声音高亢,不仅在场的人听得明白,而且一旁围观看热闹的人都能听到。点念一物,交接双方匆匆以实物易手或指物点收,代答“有”后。会长再依次往下念,念完为止,若与一件丢失或损伤,不仅要原物赔偿,还要受到严厉处罚。待“神物”交接完毕,即到重要的“象牙爷爷”交接之时,会场气氛紧张起来,守卫成员立即会毫不客气地驱走所有闲杂人员,室内只留下各社的头面人,在会长的主持下,交接双方的代表胳膊相对在袖筒里捏弄着什么。原来“显神爷”除泥塑的“替身”之外,还有尊约三寸长的“象牙真身”,传说灵验与否,全有依赖于真身。“真身”极为珍贵,装在精致考究的楠木雕花龛内,平日秘藏于当年迎神村堡的绅士家中,“交接社祀”这天由专人护送来,待所有“神物”交接完毕后,才轮到交接“真身”。 交接完毕后,会长举锤击磬三响,高呼“爷准备起驾!” 早已守在大殿外的“接爷”众人魚贯而入,殿外挂在鳖头上的数串万字头鞭炮点燃,12杆三眼枪不停地朝天鸣炮,震耳欲聋。四面八方的百姓潮水般涌向神像要经过的庙门两侧,迅速形成数十层的人墙,都想争睹一眼“显神爷”的尊颜(因传说谁看爷越早的眼睛越好)。在尹庄接爷队伍最前面的是“喝道队”,选了20岁上下的愣头小伙充任,其中两名着皂色绸服,手持带刺的枣树秆,边吆喝边乱舞,吓得观众急速后退,紧跟着是四名同样装束的“执鞭”手,个人执一把特制的“麻鞭”,从表情到衣着都显得凶神恶煞,不时地将手中的鞭鞘扬起,在空中挽个花儿又落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叭”声。跟着是数十个手持“神棍”的卫道者,个个皂衣皂裤,面部肃穆,活似旧时衙门的“差人”,保护着一位手持“道锣”、边敲边吆喝:“百姓让开,爷过来了”的开道者。跟在其后的是一竿约两丈、装饰讲究华丽、由三名大汉轮流扛的“斗子旗”,象征着庙前的“旗杆”,是一种永久性的风威标准,神仙遨游玄空,小神扛旗杆开道,各种妖魔鬼怪不得近身。再后面是五颜六色“旌旗队”,68面彩旗迎风招展,掌旗人一色装扮。 待这一切过去后,“抬爷”的“神龛”才在无数神棍和三眼枪的护卫下,徐徐行近。只见“龛楼”装饰华丽,四周缀满金光闪闪的圆形铜镜和数不清的大小玻璃镜子,在阳光照射下发出夺目的光芒。这些镜子尽为“还愿”人所赠送,是颂扬“显神爷”灵验的。这天的神像也被新添置的彩衣装扮得分外醒目。顷刻间,众人拥向“龛楼”,争相向神祈福求愿,请神灵保佑合家平安,风调雨顺。 “神龛”过后,“社火”才正式开始。“社火”除尹庄社主耍外,也请来了龙阳、蒲石、店子、统一等邻村的社火前来助兴。尹庄村到处挤满了人,人山人海、举步艰难。这时,随着一声锣响,台上的大戏正准备开演,演出剧目多为吉祥喜庆节目和《伍员逃国》之类的传统大戏。待戏演完一本加三折之后,时间已午夜时分。 接爷来后还要进行祭奠活动。“显神爷”龛楼前的青灯黄卷更换为红烛彩挂,周围也装饰一新,供桌上摆满了各种考究的大祭器和丰盛的新鲜供品。龛楼旁边的其他神像也装饰一新,尊尊像前都设置香炉祭品。上香烧香吊表,或抽签卜命,或问世还愿。与此同时,各社的头面人物,则从清晨开始,聚集在上殿一偏僻的殿堂,对“显神爷”一年来的收支情况进行认真的审议,又对整体社祀及其他社务评点论证,自然,对这些人少不了美味佳肴款待。 显神爷在尹庄村呆了一年后,到第二年就是送爷。送爷也是一项隆重的活动,把显神爷送到另一个村子的庙里。尹庄村1956年送爷,是由史张村接爷。尹庄村送爷队伍前面是百面彩旗、百人锣鼓队,“全驾执事”,浩浩荡荡。中间为新装饰着“大龛楼”。“显神爷”纱帽蟒袍玉带正襟危坐,经过认真挑选的18个小伙鼎立护驾,两侧有无数大汉手持“神棍”护驾。一直送到殿供奉好,这叫爷落驾回”。在一阵喧嚣的三眼枪、鞭炮和锣鼓之后,才算“送神”完结。 这时,早已守在殿外的香客蜂拥而入,毕恭毕敬地烧香吊裱,虔诚地向神顶礼膜拜,诉说着各自的诉求和希望。显神爷到史张村后,抬爷活动就完全停止了,显神爷的最终归宿就是在史张村十队麦场的庙里。 尹庄村的抬爷活动,实际上蒲城县南乡村的一个集体风俗活动。抬爷已经停止了60多年了,健在的高龄老人还有些许记忆,对于青年人来说已是遥远而陌生的。这项民俗活动是诞生在科技文化落后的一二百年前,那时候中国社会兵荒马乱,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民国十八年年馑,人们在没有力量对抗封建社会和自然灾害时,就寻求神的力量。显神爷伍员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了,但他追求正义,忠贞报国和为民请命的精神,却在民间传颂。所以,人们就认定伍员是显神爷,是能够拯救和保佑人们的神。在抬爷的这项活动中,虽然形式上呈现出很多迷信的东西,但抬爷也给了农民生活精神希望,也凝聚了尹庄村人的心和力量,还带给了村民各种各样的娱乐。 抬爷的活动没有必要再恢复了,我们只是把它作为尹庄村一段历史,作为这历史中值得记忆的浪花。当我们再听到抬爷后,我们的后辈知道抬爷是这么一回事。当然,抬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我们今天没必要再使用抬爷这种载体,但我们可以借鉴和创造新的文化载体,通过新的村民喜欢的文化载体来搭台,让尹庄的农业经济,特别是瓜果经济唱戏,促进尹庄人生活富裕和心情快乐。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