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民工那些事儿 |
正文 | 五六月份,毛乌素沙漠腹地里骄阳似火,一股一股的热浪,从不同方向袭来,炽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此时,有多少人想咕嘟咕嘟地喝几口水,在树荫下乘会凉。而作为蒙华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们却顶着炎炎烈日,小心翼翼地拆卸桥涵模板,勤勤恳恳清理施工现场垃圾,认认真真绑扎每一根钢筋……他们是蒙华铁路上的一道“风景”——黝黑的脸庞,粗糙的皮肤,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说着各自家乡的方言,身着五花八门的衣裳,但工友间有默契如常的工作配合,让每一块模板严丝合缝,让每一处路基用料合格,平整规范。工作之余,工友间的玩笑中引来的欢声笑语为工地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 农民工在一年四季的轮回里,用汗水播种家庭的希望,用行动寻找着自己的梦想,用钢筋绑扎出结实的桥涵骨架,用铁锤敲出坚实的音符。日渐成型的路基、桥涵,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子里抚养长大,磨破了那双青筋暴突的大手,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封存了对家的思念,就是为了让国内最大规模的运煤专线——蒙西到华中煤运铁路,即“北煤南运”通道计划一天天地变为现实。 吃苦耐劳才是真本色 时不时地去工地,总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大瓶凉开水(大约有1升),一个简单的布袋几乎成为了每个农民工的必备,布袋子里是自己做的馒头。为了赶工期、抢时间、多赚钱,农民工们将馒头作为干粮,利用休息时间吃几口。一口水,一口馒头,简单至极的食物,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四五分钟吃完后,他们迅速回到自己的工点上,干起了手中的活。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歌——《哥是农民工》:“哥是个农民工,你不要嘲笑我,从来不怕挫折,也不怕受冷落,吃苦耐劳是我最真的本色,哥虽是农民工,可城市需要我,哥是个农民工,你不要小瞧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是啊,正如歌词所说,每天不变的奔波,让每个农民工练就了吃苦耐劳的品性。 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农民工们身体疲惫,下班后,躺在床上不想动,但吃过晚饭借着月光与家人通电话,聊聊工地上的趣事,问候下家里老小的情况,消除一些长年在外的孤寂感。孩子的一声:“爹,我考第一名了!”,年迈的父母一声:“儿啊,干活注意安全!”妻子的一声:“娃他爹,照顾好自己!”让一个个流汗流血不流泪的男人再也抑制不住满眼的泪水。 家在心中 在一个施工队中,有一对农民工夫妻,四川人。在跟他们聊天时得知:他们仅有的一个孩子,在北京的饭店打工,几乎回不了家,所以,一家人一年团聚的日子几乎没有。他们夫妻俩作为蒙华铁路的一名建设者,也只有在年底的时候,回家看看八十多岁的老人,过个年,便又开始了出门在外的生活。妻子林望凤说:“下班之后,与儿子聊天或视频,是我们一家三口最开心的时刻!趁着现在身体还可以,出来多赚点钱,为儿子成家立业,老人治病吃药多攒点钱,我们苦点累点都没什么!”。一家三口,相隔甚远,无法团聚,让他们把家放在了心中,他们相信:现在的离别是为了将来更好的重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母、妻子、儿女是每个农民工最深的牵挂,看家里的天气预报,关注家乡的各类新闻,成了习惯。寒来暑往,从北向南,从西到东,来来往往,托着沉重的行李,里面装着带有油漆或水泥味的衣衫,他们用奔波探寻着每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诚信才能共赢 “叮咚”,工地上老林的手机响了一下,老林知道,这是发工资的短信提示音。拿出手机一看,果然收到了足额的工资,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还依稀记得刚被介绍来蒙华铁路时,对于工资的发放还是有些担心的,每年发生的农民工讨薪的事件不计其数,但是,为了尚未成年的孩子,为了年迈的父母,老林便收拾行装,踏上了修建蒙华铁路的行程。工地上的老林凭借着兢兢业业与勤学好问,很快被提拔为班组长,老林开心的同时也深知自己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他要带好班,要对工区,项目部,业主,甚至国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工地上的老林在每天上班之前都会给工人们嘱咐:“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严格按照施工交底规范施工,确保质量合格,避免返工。”虽然,每天几乎重复这样的话,但是,老林相信:安全生产,合格的工程换得应有的报酬,这就是一种共赢,而共赢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走进蒙华铁路MHTJ-2标段二工区的施工现场,平整的路基,外观精美的桥涵,不由得感叹劳动的力量之伟大,而这样的劳动最多的事由无数个农民工承担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战,让蒙华铁路的修建如期推进,从无到有,从略懂到精通,农民工的汗水凝聚浇灌了每一个工点。他们的耐性,他们的坚守,常常激励着稚气未脱的我们。 农民工像泥土一样朴实,像一粒粒石子一样任劳任怨,在工地上,他们尽职尽责,在家庭中,承担着那份最重的责任,在社会上,保持着本色。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