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生关系的对等性——窈窕食女思语 |
正文 | ![]() 最近乘坐首都航空公司两趟航班略有感触。由于第一次乘坐这家航空公司,还是看了看评论。没看出怎么好,但时间关系还是选择了它。但是,从西安到杭州再回西安的来回乘坐经历却让我觉得首都航空还是不错的。 但印象更深倒是良好的机舱服务与之不太对等的关系。常规项目都很好,乘务员们男生女生都很周到自然。全程感觉良好。 服务业的有求必应一定是件好事吗? 不尽然。 飞机机舱内乘务员的忙碌,提供有限时间内的服务,是有条件的。至少我这么认为。送饮送餐送毛毯等等,在周到服务和乘客的礼数配合之间大概最好有个对等关系。 比如,首先得到服务的乘客需要二次添加饮品,竟然有人拿出个老大的自带杯子放了茶叶或是营养物件向乘务员要热水冲泡,送餐服务当中少一些走动等等。对此一味应答,甚至呼之即去却也无形中怠慢冒犯了另一部分乘客。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乘客高素质考虑周全。但是提供服务之前做相应的更为细致的提示预示告知和充分的准备,倒是改善服务结果的必要措施。所谓深层次考虑和更人性化的服务。 由此联想到人与人的对等关系。 我们的民族在礼节上常有礼尚往来之说;外交上常有互惠互信互利言辞;军事上也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界定。那么友人间也是有对等关系的。 因为每个人的人际圈子里是有远近之分。第一圈家人。第二圈友人。第三圈同仁。第四圈过往的同学。。。。。。 你在友人的圈子里是第几圈,他必定也在你的同一圈内。互助互动的,吃肉喝酒的,喝茶品评的,倾诉心事的,一个电话飞奔而去的。。。。。。所谓不越雷池,拿捏分寸,恰如其分。 微信里常遇到新添加的朋友(切称做微信朋友)一句问候之后,就是:“你的真名叫什么”“你是干什么的?” “给我点个赞。”“你住在哪儿?”更奇葩的一次是若干秒钟的寒暄过后,就说你这个行业工资高(低),接下来自说自话一番,像是已经得出了什么结论。还不停地举例说明。最后总结说“其实我也没问出你的工资收入啊!”我对此类问题一概静处不答。 我语塞良久。 信息手段发达的今天未曾谋面远程相识,乃至谈诗论画爱情萌发爱心传递都很正常。但是欲知他人先来介绍自己,表示诚意。这是互联网时代也应具有的一种礼貌和分寸感。不让对方陷于突兀甚或冒犯,和不给他人添加麻烦一样,都是一种修养。 此外,日常生活中说声对不起,这种最为常见的口头语也并不是自己大大咧咧无所顾忌冒犯了他人,尴尬之下的一种解脱。而是先要考虑到自己的诸多行为,例如雨天公共场合先管好自己的湿淋淋的伞;在地铁里不要做抓耳挠腮频繁翻动包裹扭动身体这一类过大幅的动作;不要隔着几位不相识的人对自己的同行者大声对话聊天等等,等等。真是不小心影响到别人,才会发自内心真诚地说声对不起,更要付诸行动尽量弥补过失:弯腰捡起碰落在地的物品,拿出纸巾擦拭被你不小心弄脏弄湿的东西,尽快扶住被你忽略而碰到的孩子。。。。。。 千万别让“对不起”成为你无理无赖“我说了对不起,还要怎样?”之类的挡箭牌。 欣赏美创造美才是人类的美德。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