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石公石母”的传说
正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老家武胜地界就有这么一座不算太高的“石公石母”山,在当地因有“石公石母”的守护,而家喻户晓;虽然“石公石母”离我家并不太远,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一直只能远眺,没有近观;这次借着春节假期,家人相约前去拜访“石公石母一家”。

?北方还是天寒地冻,家乡已是春暖花开,来到“石公石母”山下,对着“石公石母”虔诚拍照,一位端庄贤淑的古典美女杳然眼前,她注视着远方,怡然自得,伴随着春去春来,静看花谢花开,人间悲欢离合;石母高约21米,仙姿佚貌、山峙渊渟;石公高20来米,五大三粗,魁梧雄壮,石孩伴随身前。沿着千级石阶爬上山顶,石林寺尽显眼前,今天不是初一十五,未见多少香客,听说石林寺灵验得很,虽不是送子观音,但能求子得子、求女得女,造福一方百姓,关于石公石母的传说,当地流传几多说法,我就捡其中一个来与大家分享。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由于四川地势低洼,洪水通过“穿岩”大洞不断涌入四川盆地,造成四川成为一遍汪洋泽国,民不聊生,“石公石母”接玉帝旨意带着弟弟石笋、妹妹石金花奉命将华山上的一座山峰搬去堵住通往龙宫的穿岩大洞,由于石头太大,白天怕吓着众人,他们只好夜里赶路,眼看就要到达“穿岩”,忽然被周围的狗发现,狗一看有人搬着如此大的巨石,追着石公石母一家狂吠不止,气得石公石母一家将石头扔向穿岩洪水源头,水被堵住了(现在这块大石仍在穿岩边的田头),田头就是洪水冒出的地方,石公石母一家也留在了“石公石母”山,看守穿岩大洞,造福一方百姓,从此四川再无洪水泛滥,变成了天府之国;后来石公石母也陆陆续续生下了一堆儿女(石雷、石风、石暴、石雨),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经常接济周边有困难的百姓。

?可他们的弟弟、妹妹就不那么省心了,成天闹着分家,弟弟石笋睡佛一天无所事事,眼看分家不成,成天吃了就睡,还到处沾花惹草;去过华山的人都见过,华山顶上有个石柱,听说就是按照睡佛做的,而石笋睡佛天然就赤身趟在那儿,石笋直指云天,他卧睡“石笋寺”脚蹬嘉陵江,熟睡不起,赤身裸体,面体朝天,不知羞耻将自己“生殖器”(石笋)露向天空,招蜂引蝶,永睡不起,一睡千年至今,他背靠走马场,脚蹬烈面溪,长嫂如母,气得善良的石母站在自家门前的南边险峰,用她美丽端庄贤淑的正面形象,朝向东方“石笋睡佛”,愁绪万千,千呼万唤、再三请求,希望弟弟改邪归正,为民造福,但石笋睡佛就是没脸没皮的,仍然酣睡在“石公石母”山对面“石笋寺”的山脉顶峰,不声不吭、不闻不问,一睡千年,露丑任人耻笑,丢人现眼到如今。

妹妹石金花也不是省油的灯,仗着娇美的身材,伶牙俐齿,偷偷从“石公石母”住宅寨门,奔向北面的“金花山”定居,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花容月貌,常常向路过嘉陵江边的游船、官兵、渔夫和商人,施以花言巧语,招财进宝,私藏了不少财富;留下了“石公和石母,千年方成古;谁人识得破,银子万万五”的美谈,至今也无人识破,不知银子万万五存放在何处,她永远高坐“金花山”险峰圣地,留美至今,让人叹为观止。

?石公后来也慢慢变得思想腐败,道德堕落,饱暖思淫欲,后期染上了吃喝嫖赌的恶习,经常拈花惹草,日夜不归,抛弃家中妻儿,胡作非为,强奸过路妇女,吓得周围女子都不敢出门,惹得天怒人怨;石母气得不行,本想一走了之,但又担心熟睡的弟弟石笋睡佛和妹妹石金华无人看管,更放心不下,走后没人看管穿岩大洞,害怕洪水再来祸害百姓,贤惠的石母决定和孩子们留守“石公石母”山,继续看管“穿岩”大洞,阻止洪水,造福黎民百姓,经过与孩子们共同商议,上报天庭,玉帝派来天神雷公,两声炸雷过后,正在追赶妇女的石公头颅已身首异处,脑袋沿着“石公石母”山滚落至山下的冬水田中,从此天下太平,为了教育后人,至今的“石公”脑袋头石奇观仍在水田原处,保存完好,等待您来免费参观。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