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的父亲——写在父亲古稀寿庆之日 |
正文 | 在每一个人看来,父亲都是值得大写特写的人。哪怕再平凡再普通,父亲也是一座山,巍峨千仞;或是一片海,宽广无垠,或为天,庇护万物,或为地,厚德载物。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幼年读过几年书,识得些许字,打得一手好算盘,毛笔字遒劲有力,圆润饱满,颇有几分功力。那时在农村,简直就是“全能先生”了,算是大家眼中的“文化人”。但他还是没能吃上“公家饭”,只能靠种田为生。现在看来,翻书的手握上锄头柄,手中的笔变成了砍柴刀、赶牛鞭,心中的种种浪漫理想从天宇中跌落下来,重重地摔成了锅碗瓢盆的现实主义,冷冰冰地,不带一丝温柔,理想与现实割裂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对一个少年来讲是多么残酷、多么痛苦、多么无助。我的父亲接受了,只是我们不知道那时他有没有抗争过,有没有忧郁过,有没有消沉过……我真想穿越时空,和那时的父亲面对面地说上几句。但真的到了那时,我又能说些什么呢! 在田地里,我的父亲不需要我的祖父调教就成了种田能手,每年秋天都是满载而归。一直到现在,还在种田种菜,收获的粮菜每年让我们运到城里去吃,基本不断季。而我们,有的给他买手机,有的给他买书籍,有的陪他说话,有的给他买电视、装网络……丰富他的精神生活,继续让他做一做小时未曾实现的读书梦想。现在的他,真是找到了“耕读”二字的真谛,还真有点“忠厚古朴、耕读传家”的味道。古人常云“耕读传世久、家风雅韵长”。我想,当我们老了的时光,能有父亲那样悠闲的心态,能有父亲那样悠闲的幸福,能有父亲那样相濡以沫的爱情,就真得值了。 我的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谨慎持家是他保持的准则。在我的眼里,多少年来,他少和人争,也不准我们有一丁点的坏思想、占别人家一丁点的小便宜。现在看来,这种家庭教育让我们受益颇多。不过听我的一些长辈说,我的父亲小时候脾气也不是很好,是遇到我的母亲后才变好的。他和我母亲是姑表亲,父亲大,算表哥,母亲小,是表妹。虽然我从小没有听过他们叫表哥表妹,或者老公老婆,但感情一直很好,很少有红脸的时候。其实是父亲让着母亲,可能是以一种哥哥的角色在呵护妹妹,迁就妹妹。但现在两人都老了,变成了母亲让着父亲。让来让去,让出了五六十年一直不变的深厚感情,让出了宽容和睦的良好家风,让出了谨慎克己的持家法则。 由于劳作辛苦,我的父亲在三十岁左右患过一场大病,病得很厉害。他自以为难以熬过,还曾经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盘算过我们兄妹五人以后的生活。在母亲的调养下,父亲的病终于好了,全家庆幸。那一阵子,全家人齐心协力,做起工夫来也都按照分工自觉去做。特别是老大老二,田里地里家里的活一把抓,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家务之余读起书来,也特别有劲,书上的一个个字都蹦到眼里来,老师讲的一句句都刻到心里去。我想,也许是艰难的家境,造就了全家人的团结一致,造就了兄妹深厚的感情,培养了我们坚忍不移的个性,以及认真刻苦的良好习惯。那一阵子,母亲也很忙,挑起了家庭重担。也许就是如此一段经历,让父亲对母亲的感情更深了,依赖更多了,更多的让着母亲。 全家七口,生活颇为不易。兄妹五人,两位姐姐未能读上书,这是我的父亲最大的遗憾。一直以来,邻人多以“重男轻女”来调侃我的父亲,他从来不辩解,只是以实际行动来弥补他认为是属于自己的过错。两位姐姐都很贤慧,从来都不说这个话题。她们都嫁了人,成了家,立了业,做了楼房,生活已经稳定。四个外甥有两个大学已毕业,一人正在重庆读大学,还有一个在读小学。这给了父亲一些宽慰。我想,如果时光倒流,他无论如何也会让两个女儿读书识字,不管能不能考上什么学校。其实我们兄弟三人读书的生活也很艰苦,但我们有姐姐的付出,便不以为苦,力争读出个名堂来,不然怎么对得起两位辛勤付出的姐妹呢? 我还记得,那时没有别的收入,我们的读书靠得是母亲养猪。每次开学前,村屠都要到我家里看看,好些的随行就市,差些的就压压价,反正你要等着卖猪交学费,不愁你不卖。于是父亲母亲和他们讨价还价,为争个一分两分僵持个半天。那时的我,还以为我的父亲母亲不大器。现在想来,真是不懂事。卖了猪,换来的钱交完学费没有了,猪栏也空了,母亲又叫了父亲去别人家赊小猪。说上半天好话,终于背来小猪,小心翼翼地放进猪栏,就像放进去的是全家的希望似的。如果碰上大人心情好,卖猪后会从村屠那里便宜一些买回猪肠、猪肝、猪肺等,全家会高兴好几天,因为可以开荦了!母亲会变着花样做这些菜,我们吃完后,口齿留香,三日犹在。现在,我还是喜欢吃这些东西,但再也没有那时的好味道了。 几十年来,我家兄妹五人陆陆续续离开了老家,最远的在三四千里之遥的京城。不过还好,除其余四人都不太远外,最远的大哥一家回来也很多。一家人逐渐长大,二位老人逐渐变老。循环上演分分合合,轮回变换离别相聚。但父亲和母亲始终坚守老家,坚守着那一份执著,坚守着那一份幸福,坚守着那一份情愫,因为那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我们虽然不在老家,但时刻向往,因为那里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始终向着家的方向。 父亲七十岁了。有时想想,真是令人唏嘘,我们都还没有长大,父亲就七十岁,父亲就老了。也许正是父亲母亲健在,我们才像孩子一样,才感觉自己没有完全长大。有时听听二老的教导,甚至是批评,感觉很亲切。或者是到父亲母亲那里撒撒娇,炫耀一下自己的喜悦,就像小时候向父母炫耀自己口袋中的糖果一样。不过,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永远都有这样的感觉。 有这样的父亲真好!有这样的母亲真好!有这样的家庭真好! 祝父亲生日快乐!祝母亲健康长寿!祝二老幸福美满!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