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正文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比起东坡的奔放坦荡,稼轩别有一身慷慨豪气;比起东坡的旷达自适,稼轩多了一腔悲壮无奈——放眼望去,无边的秋意让南国的天空越发寂寥,清冷的江水带着秋瑟向天边流淌,极目遥望,远处的群山如女人头上的玉簪螺髻绵延起伏,然而,眼前这无尽的美景却只能平添诗人的愁苦和愤恨——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园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攻宋,22岁的辛弃疾率两千父老起义,并于次年南渡。雄心勃勃的稼轩带着赤胆忠心而来,却一再被闲置,当初九死一生带出的万余将士因朝廷的疑忌被遣散,甚至他苦心孤诣,为匡扶社稷而提出的战守之策也沦为废纸一张!

沦陷的故土在日复一日承受着屈辱,异族的铁骑随时会跨过淮水踏碎南国虚伪的平静,而大宋朝廷却一边在是战是和的争论、纠结中党同伐异,一边在享受着大厦将倾前那份无知的沉醉,歌舞升平的背后,是仁人志士曲高和寡的无奈——大宋朝廷一如天边那即将堕入黑暗的落日,诗人伫立在危楼之上,遥望天边如血的残阳,离群的鸿雁一路孤飞,那一声声悲鸣在天际回荡,恰似游子绝望的心灵在惶恐地呐喊——孤雁尚能归故乡,游子有家却难回,而今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吴钩”是一种兵器,诗鬼曾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句,比起诗鬼的孱弱伶仃,稼轩的确是大有文韬武略的全才,怎奈何他虽生于乱世却壮志难酬,对于如他这样的英雄,这着实是沉重的打击。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诗人借张翰(字季鹰)和许汜这两个嬉皮人物的典故来明志,吃货张翰见秋风起而想起家乡的鲈鱼,居然辞官回家吃鱼去了;一心想回家盖两间房子、置一亩三分地的许汜只因小肚鸡肠打小报告,被刘备骂了个狗血淋头——稼轩的志向较之张翰、许汜之流,自然是天壤之别。只可惜流年似水,金戈铁马已然半生,而今故园依然焦灼,每每念及故园,稼轩的心灵更倍感煎熬,他不禁想起了东晋的桓温——桓温北征途中见自己曾经种下的树木已长得十分粗壮,遂感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确,在年复一年的等待中,北伐迟迟不见动向,而自己的年龄却实实在在地增长,即便心中的斗志依然昂扬,体力也已日渐不济,现如今,还能找谁换一块“红巾翠袖”,来擦拭英雄那满目的泪水?

所谓“民族大义”对于真正的当权者,也许不值一提,一如高宗皇帝赵构只为苟安而不顾及父(徽宗赵佶)兄(钦宗赵恒)的屈辱。“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三国?李康《运命论》)”如辛弃疾这般的人物虽堪称英雄,然而终究归功于历史长河的涤荡,饱受劫难而矢志不渝,历经风雨而不忘初心,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可悲的是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却总逃不过红尘俗世的阴暗争斗,或郁郁终生,或沉冤难雪,正所谓“前鉴不远,覆车继轨”——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