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永远的童谣 |
正文 | 永远的童谣 女儿出生。初为人父的我欣喜若狂,每天下班之后就是逗弄孩子。不知不觉地,一串童谣脱口而出,毫无迟滞之处,把我自己都下了一跳。这尘封了二十多年的记忆还如此清晰,就好像被遗弃在角落里的一株绿植,虽无人打理却依旧顽强存活。因为它已扎根心底,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城市乡村,又有谁不是听着、念着童谣长大的呢? 我的家乡是冀蒙辽三省区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偏僻落后。童谣五花八门,或荒诞不经,或诙谐搞笑,均难登大雅之堂,但个个合辙押韵,经数代人口口相传,人人耳熟能详,似乎比老师强迫背下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更琅琅上口。 大多数童谣都是用来哄孩子的,想象力极丰富,汪洋恣肆,天马行空,毫无逻辑性可言,只是博孩子一笑。如“小脚小脚,上山摘枣。扎刺流脓,流到北城。北城放炮,崩到南大道。南大道,吹喇叭,吹到老马家。老马家,蒸包子,蒸出一窝兔羔子”。编这首童谣的人或许要埋汰姓马的,或许只是为了押韵,但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爱听。又如那首特出名的“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带女婿,小外甥也要去。没啥给他吃,给他羊粑蛋吃。蒸不熟,煮不烂,急得小外甥一身汗。”小孩子听得似懂非懂,听到最后拍着小手傻乐,混不知大人在遭贱他。类似的还有,小时候我尿了炕,父亲就会念上一段关于二大爷的童谣:“那一天你二大爷尿了炕,尿得屋里成了海,尿得院里成了洋。你二大爷划着小船去钓鱼,钓上的鲤鱼尺半长。你二大爷拿着鲤鱼去进贡,皇上封他个尿炕王。”我只顾惊叹于二大爷的神奇,却不知父亲在嘲笑我。孩子头上磕了个大包,就给他揉揉同时念道:“疙瘩疙瘩下去,明天起个大的。”小孩子哭闹时大人就会念一段:“小孩小孩你别哭,赶明个给你买个大花猪。你骑着,我赶着,猪尾巴掉了我捡着。”或念:“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锅,锅里有个盆,盆里有个勺,勺里有个豆,我吃了,你馋了。”翻来覆去念两遍就把孩子哄好了。若有熊孩子实在不听话,就实行恐吓:“肚子疼,找老熊。老熊拿刀子,割你屎包子。” 有很多童谣是伴着游戏的动作进行的。孩子们边玩边念,动作整齐划一,极富节奏感,类似于劳动中的号子,操练时的口令。有小小孩玩的“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蹲下,起来。坐下,起来。吧唧吧唧炒白菜。”玩的时候要根据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还有几个孩子,每人放一根手指在一个人的手掌内。那人念道:“长豆角,扁豆角,吹三口,跑不了。”然后向掌内吹三口气,在吹最后一口气之后迅速攥拳,其他人尽快抽回手指,因为被抓住的人要受惩罚。也有两个人或多人交叠手臂抬着一个人上下颠动做娶媳妇的游戏,大伙齐念:“忽悠忽悠坐轿来,新媳妇来到河套来。忽悠忽悠坐船来,新媳妇来到炕沿来。忽悠忽悠坐车来,新媳妇来到被窝来。”跳皮筋时,孩子们边念边跳,如穿花蝴蝶,根本不知词意,纯是为了伴奏:“小皮球,驾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十一。,,十一------。”或两人拍手对掌吟唱:“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捡鸡蛋。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吃饼干------” 也有很多童谣是谜语式的,用来启蒙,激发孩子兴趣,开发智力的。如“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谜底是夜空、星星。“小时青,大时黄。满山跑,不怕狼”的谜底是一种植物,俗称“扎巴楞”。“有个小伙青又青,脖子底下挂铜铃。身上披着苘麻绳,蒙着眼睛磨道行”就比较好猜了,是毛驴。再有简单点的:“不大不大,浑身净把;不点儿不点儿,浑身净眼儿。”谜底是蒺藜、顶针儿。也有连串谜语式的,更引人入胜。如“小瓢小瓢,掉地下找不着——屁。你说屁就是屁,两头尖尖不落地——船。你说船就是船,两头着地当间悬——桥。你说桥就是桥,一头圆圆一头摇——(蚕)蛹。” 也有借童谣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或如谚语般告诉人们何时做何事的。如教育孩子不要贪吃占小便宜的:“没羞没臊没脸皮,偷吃人家的西瓜皮。人家给他两块糖,他给人家扫茅房。”嘲笑溜须拍马的:“拍马屁,挣大洋,又买包子又买糖。他妈问他哪来的,溜须舔腚挣来的。”讽刺不讲卫生的:“假干净,尿刷锅,洗脸水当清水喝。”人人都会的那首“小小子,坐门墩,哭哭啼啼要媳妇。要媳妇干啥呀?白天做鞋做袜,黑下点灯说话。”就有点早期婚姻教育的味道了。“孩子孩子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媳妇媳妇你别馋,过完小年过大年。”描述的准备过年的活动太笼统,准确的还得数这首,精确地告诉了你每天干什么:“腊八粥,喝几天,西里呼噜二十三。二十三,立灯笼杆。二十四,刷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童谣诞生于不同时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体现了各个年代的政治色彩和文娱潮流。“刘胡兰,十五岁,参加了革命游击队。游击队,挎盒子,专打地主老婆子。”应该出现在解放前后。“兵板儿,兵板儿,兵兵板儿板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个,骨碌骨碌仨。前方打美帝,后方打傻瓜。傻瓜不在家,专打大西瓜。西瓜没有籽,专打小日本。”肯定产生在抗美援朝时期。至于“刘少奇,披狗皮。王光美,咧大嘴。”不用说是文革的产物。“东邪西毒欧阳锋,南帝北丐洪七公。傻郭靖爱黄蓉。美丽的公主叫华筝,华筝的哥哥叫托雷,拖雷的爸爸是大汗,大汗是个大坏蛋。”一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时流传的。《还珠格格》播放时也有童谣应运而生:“小燕子飞,五阿哥追,尔康爱紫薇。皇阿玛宠令妃,容嬷嬷是个老乌龟。”九八年发洪水时有歌颂解放军的:“九八年,发大水,中国差点没冲毁。解放军,立大功,扛上沙包往上冲。子弟兵,满身泥,全国人民都爱你。”有的童谣对国际形势的生动描述让人叹为观止:“炮弹纷纷往下落,美国轰炸伊拉克。伊拉克,打不赢,赶紧去求本拉登。本拉登,开飞机,撞得美国没脾气。”最近这些年,农村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宣传它好处的童谣竟也出现了:“不打工,不进城,攒点钱,扣大棚。大棚短,大棚长,大棚里的黄瓜黄。大棚矮,大棚高,大棚里面种青椒。大棚大,大棚小,大棚里面种豆角。”相信这类与时俱进的童谣还会不断涌现。 童谣的作者均无从考证,只能归为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其中自然良莠不齐,粗俗不堪者为数不少,但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流传至今的可以说都是精品。当然,它不属于阳春白雪,上不了教科书,也成不了经典,不过它深深根植于民间这方沃土,早已枝繁叶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民间的,就是永远的,你说呢?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