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吃饺子没蘸酱油进监狱 |
正文 | ![]() 吃饺子没蘸酱油进监狱的故事。为避免有地域歧视之嫌,略去具体地名。上世纪九十年代,内蒙古北部某地。 那时候内蒙古经济很落后,不少地方的经济一开始都是由移民过来的南方人修手表、卖皮包和卖小家电带动起来的。 一个南方人,来谈生意。晚饭一个人,找一小饭馆,一个小菜一盘饺子,心里盘算着生意,人畜无害地默默吃着。 实在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场景,吃完结账,回旅店睡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唯一不同的是,当地饮食口味重,绝大多数人吃饺子是要蘸酱油的,这大哥南方人,吃饺子没蘸酱油。 邻桌七八个人,是当地监狱的狱警,为刚刚升迁的领导庆功。领导席间上厕所,路过这桌,瞥了一眼,走过去,又回来,醉眼斜睨,问,你小子吃饺子咋他妈不蘸酱油! 南方大哥是个耿直boy,回一句,你他妈管得着吗! 狱警领导说声哦,上厕所去了。回来接着喝,半晌,酒意上涌,拍了一下桌子:妈的,来气! 手下人纷纷献殷勤:领导怎么不高兴了? 领导:那小子太能装X了,吃饺子不蘸酱油,还跟我他妈他妈的! 手下人:要不关起来,收拾收拾,明早放了! 领导:整! 这里有个梗要说一下,那个年代监狱里的饮食是少盐的,没滋味,犯人尤其是惯犯常年吃监狱里的伙食,饮食口味很淡。狱警因为了解犯人的一些习惯,本能地从南方大哥的饮食习惯角度出发,认为他像个惯犯。 九十年代的时候执法都很粗放,警察看到小偷在人多的地方晃悠,虽然没证据,也能抓回去关几天,小偷也被收拾的皮了,碰上自认倒霉,双方达成一种默契。极少有人打破这种默契,久而久之,便成了思维定式。惯犯嘛,收拾你也就收拾了,收拾你是维护社会治安,你还能跟警察较劲不成?就真关到监狱里的监押室,准备给个教训,明早放了。 要真这样也还不是大事。 领导明早醒来,早忘了这事。一众狱警有的以为领导已经放人了,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人搭这茬儿。 于是,监狱里突然多了一个人,狱警也不以为意,那年头派出所没有监押室,有个打架斗殴盗窃嫖娼的临时性羁押,一般都关在监狱的监押室。 这南方大哥就这么住进来了!没预订也没会员卡,食宿全免! 狱警问他:哎,因为啥进来的? 南方大哥:吃饺子没蘸酱油。 狱警:扯淡!好好说! 南方大哥:吃饺子没蘸酱油。 狱警:哎呀,不老实啊!皮痒痒了是不是! 然后一顿打! 狱友:兄弟,因为啥进来的? 南方大哥:吃饺子没蘸酱油。 狱友:别扯淡! 南方大哥:真的,吃饺子没蘸酱油。 狱友:拉倒吧,不说事的都是强奸犯,欠揍! 然后又一顿打! 总之,好多人问,这大哥也实话实说,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不管是狱警还是狱友,都觉得智商受到侮辱,大家好好说话,你这么聊天就没意思了。然后这大哥被问一次就被打一次。就像正常人进了精神病院,你越解释显得越可疑。大家都没智商吗,肯定不是,只是剧情太过荒诞狗血,谁都不信。 监狱里也不敢放人啊,谁敢啊!这地方好进难出啊!没准儿案宗在公检法哪个单位放着,反正谁也不敢放人,也没人管这事,就有少数几个警觉的人,预感这事不好,也都不敢碰,反正倒霉的不是我,慢慢也就没人问这事了。 这大哥就这么在里边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的住了下来。一年多后公检法系统清理沉积疑案悬案,清理到监狱时,发现一个人没有案宗没有移送机关没有移送记录,咋进来的不知道! 审问,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 再问,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 反复审问,终于摸清了前因后果,再荒诞这回也信了。 审讯人员不解,你怎么不申诉啊? 南方大哥:我说了!我就是吃饺子没蘸酱油进来的啊!没人信我啊! 大家面面相觑 官方想捂住,千哄万哄,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啊,给你一笔钱,别再折腾了,赶紧回家吧,家人肯定都想你啊!南方大哥一口答应。放出去了。 第二天,监狱被告上法庭。 当年的监狱领导被开除公职,整个盟(相当于市)政法系统的直接领导全部降级处分。 南方大哥获得国家赔偿一百多万,那个年代,绝对是巨款。 至于值不值,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从此,那个地方流传着一个传说,吃饺子不蘸酱油是要进监狱的……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