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的地瓜情缘(散文) |
正文 | “家有二亩地呀,种上那大地瓜呀,一家人吃穿全都靠着它呀,单等着秋风一起地瓜大呀,拉呀拉,拉地瓜。。。。。。”一首童年时的山东地方民歌永远在我脑海里回荡。 说起地瓜,不论是滚爬在农村的人,还是生活在城市的人,几乎无人不晓,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北京、天津叫白薯;河北、内蒙叫红薯;湖北、四川叫红苕;安徽、河南叫红芋;而在东北和俺山东,又多称地瓜。这地瓜有红皮白瓤、红皮黄瓤、红皮红瓤和白皮各瓤多种,一般说来,白瓤干面,红瓤稀软,但均香甜可口。最近几年又出现一种上品紫色地瓜(称紫薯),据说营养价值更高,价格要比普通地瓜贵些,但受到人们青睐。 我的故乡在鲁西南,离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的家乡仅相隔十里。这儿一无丘陵二无高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按理应是丰收的粮仓,可在旧社会,由于地少人多、人穷地瘦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却变成了最穷的地方。普通老百姓种不起麦子细粮和粗粮中的珍品谷黍之类,只能种些生性泼辣、不择肥瘦、产量较高的高粱和地瓜。 地瓜不怕风雨且耐旱,扎根土壤,只要能生长就会长出地瓜来。每到秋高气爽的季节,蓝天上飘絮着朵朵白云,当大雁拖着一行影线;当平视原野姹紫嫣红的高粱荡起层层波浪;当地瓜秧蔓延出了翠翡般的绿色地毯时,整个村庄的四周就开始热闹起来,人们走进自己的地瓜地,拉开藤蔓看裂开的泥土,那些地瓜已经像胖娃娃似的露出笑脸,大自然正是一幅巧夺天工的美丽画卷。 我的家祖祖辈辈是农民,靠着那土改时分来的几亩土地,父母亲用长满老茧的双手耕耘,种粮种地瓜养活全家。我小时不懂事,大人下地劳动,我满地撒欢玩耍,有时还把刚刚栽好的地瓜秧给悄悄拔掉。对大人们“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艰辛一概不知晓。 还记得我七岁那年,家乡大旱,粮食颗粒未收,就连地瓜也长得小得可怜,大的像大蒜头,小的像细长的猪尾巴。吃饭时大家围着大碗,手抓形状各异的煮地瓜,这就是全家人的一顿饭。 一次,不懂事的我吃饭时也调皮,手疾眼快地挑了一个“最大” 的地瓜就要去玩。哪知地瓜又热又烫,我两手像玩溜溜球似的倒来倒去,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上。那蹲在一旁等着吃地瓜皮的小狗刚要把嘴伸过来捡吃时,母亲立马抢在手里,吹吹皮上的灰土就塞在了口里。我非常疑问地问她:“妈,这么个小地瓜,掉在地下都搞脏了,你怎么跟狗去抢食?”这时,我看到母亲的眼圈红了。接着她含着热泪讲了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的故事。 解放前,我们村是全县有名的“叫花子村”,几十户人家的村庄竟然出了二十四根讨饭棍。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我母亲邀邻居几位妯娌一起去讨饭,哪知到了一家大户人家门口时,顿时遭来了横祸。当她们几位喊着:“大娘婶子,给点吃的吧”时,凶神般的地主婆不耐烦地打开门缝,顺手扔出一个地瓜,当大家都去争抢时,一只大狼狗突然窜出来,其他人撒腿就跑,而我母亲拼命地去捡那块地瓜,狼狗恶狠狠地在母亲腿上咬了一口,顿时鲜血满地。我母亲连滚带爬地逃回家,而手中始终攥着那块小地瓜…… 我听着母亲的讲述,我心疼的满眼流泪,气愤地咬牙切齿。当时还不解地问:“妈,你为什么不逃跑?非要捡那块地瓜?”,母亲抹抹眼泪说:“你弟兄几个在家还等着吃的呢,要是你饿坏了妈就心疼。”打这以后,我再不浪费一粒粮食,再不扔掉一块地瓜。从此,我和地瓜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 我常常在想:我要能学会种地瓜多好,也能帮家里减轻些负担。于是,我便在课余时间偷着学种地瓜,一有时间就往地里跑,不论是父亲还是邻居,只要种地瓜时,我就成了一个“小农民”,并还帮助村里人一起施肥、浇水。连续几年不变,我终于掌握了种地瓜的全部技术要领。种地瓜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育苗:每年开春时,选择品质最好的大块地瓜,埋置在土质肥沃、轩软的畦子里,并经常浇水,个把月时间就会长成又粗又壮的秧苗。地瓜秧紫梗和白梗两种,结出的地瓜颜色也不同。等着地瓜地准备好之后,即可割秧栽种。 耘地:先用铧犁把地深翻,再用耙子搂匀碾细,然后培土打垅。垅要沿地的长度平行展开,垅宽要适度,太宽了浪费土地,太窄了影响地瓜发育而长不大。 栽秧:将畦好的地瓜秧割下,剪成一尺长左右,然后用铲子挖坑栽秧,地下埋进三分之二,上边露土三分之一,这样上边部分可以承接阳光雨露,下边部分可以吸收水分营养,长起来很快。但要记住,栽秧时坑内要抓上一把熟黄豆,浇上一瓢水,这叫育前施肥施水,保证底劲充足。 翻秧:种地瓜和种西瓜相反,西瓜要求压蔓,即用硬土块把西瓜蔓隔段压住,让它就地生根结瓜;而种地瓜要求经常翻秧,防止乱生须根与本根部争抢营养,保证地瓜果多个大。 割秧:霜降秋末之时,就要收获归仓。刨地瓜前要先将秧割掉,其实地瓜秧也是好东西,嫩尖嫩叶可以炒菜吃,味道清香且可降糖,一般秧子可作牲口饲料,晒干了又能當柴烧。地瓜秧全部割完之后,用车拉回家去,各派用场。 收获:就是刨地瓜。刨地瓜技术要求颇高,一不能刨破,二要少漏网。不能用铁锹,容易铲断。要用耙镐,即帯齿的洋镐,先把周围刨松,最后一耙镐深挖翘起,再用手一提,一串嫩红色的地瓜就像香蕉挂一样露出地面。这时心里的高兴劲呀,简直像捡到了“金娃娃”。 储藏:地瓜几乎是农民一年的主食,所以要长期保存好。北方冬季天寒地冻,地瓜要放入地窖储藏。平时封闭盖好,防止风雪侵袭,食用时开盖去取。要记住,窖盖打开之后要过一段再下去,以免沼气中毒。当然,存放地瓜还有其他方法,比如晒成地瓜干,煮饭吃蒸着吃皆宜,也可做成地瓜枣当甜食。 说起种地瓜,我还有不少永记心头的童趣故事呢。那时每天放学回家前,先到地瓜地看一看,见到拱出地面的地瓜,就顺手拔出几个,再拔出两棵花生,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先挖个坑,再用坷垃土块磊成“炮楼”,从底下将土块烧烫烧红,再把地瓜和花生放入坑内,快速把烧红的土块踩下封闭密闷,只要一个时辰就可食用,花生香喷喷,地瓜甜蜜蜜,那个爽劲无法形容。 六十年代初期,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这期间,地瓜又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让大家吃饱肚子,单位上级提出了“瓜菜代”的号召。一贯以民间主力食品为主的地瓜,更成了农民生活中“挑大梁”的角色。当时我们在马鞍山建设一个钢厂,当地素以盛产地瓜闻名,职工食堂里除了连皮磨面的大麦饼,就是地瓜面窝窝头。油水和蔬菜也奇缺,放几片菜叶、倒点酱油就是一锅汤。工人们滑稽地称为:“小二黑”、“浪打浪”。那时,为了保证施工工期,前方个人的粮食定量较高,而坐办公室的干部每月只有二十四斤,而且一半是细粮、一半是粗粮,粗粮就是地瓜面和高粱面。于是,干部们在房前房后种蔬菜,下湖里挖藕,但主食不能少呀。 我是山东人,长得人高马大,粮食根本不够吃。危难之际见真情,还多亏了我的女朋友。她把自己省下的粗粮票都支援给我,我吃着那喷香的地瓜面窝窝头,美滋滋地乐到了极点,真比给我一个拥抱和热吻都兴奋。 后来进入大城市后,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鸡鸭鱼肉餐桌上天天都有,山珍海味也不稀奇。但我最留恋的还是地瓜。这一方面是与地瓜成了“患难之交”,另一方是地瓜的营养价值我们了解的越来越多。 昔年我和老伴去新西兰探亲,偶见一块地荒着无人种,我和老伴一起锄草翻地,种上了几棵地瓜,没想到它们长得比大碗口还大,在大洋彼岸,尝到了亲手种的地瓜。 据科学家最新研究,地瓜的食疗养生作用非同小可。日本科学家排列出二十种抗癌明星蔬果,地瓜荣登榜首。它不仅是抗癌冠军,还是减肥和降低血糖的能手呢。因此,一贯以粗茶淡饭为身份的地瓜,竟一举登上宾馆酒店的“大雅之堂”。每次酒桌上的“杂粮四宝”(地瓜、玉米、花生、南瓜),都是先抢一空。由于工作需要,我多年参加迎来送往的吃喝场面较多,体格偏胖,血糖也跟着升高。地瓜的特殊功效正中我的下怀。 现在,地瓜成了我的第一美食。原来思想上有误区,总认为地瓜含糖多,吃多了会发胖和使血糖升高,现在弄清楚了,此糖非彼糖也,地瓜的糖分能够调整和控制血糖。所以,地瓜成了我家餐桌上的“老朋友”,每周要相逢三、四次。 地瓜呀地瓜,旧社会你是穷苦百姓保持活命的“救星”,困难时期你是干部群众饱肚皮、增干劲的“英雄”,如今又成为大众食疗养生、延年益寿的“密友”。我发至内心的赞美:你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食物“瑰宝”,你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尤物”,我爱你——地瓜!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