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天涯何处是归途
正文

对于喜欢翻故纸堆翻历史陈迹的我来说,欧洲史却始终如连不成线的点、穿不成串的珠,有故事有趣味却又没有系统。我于欧洲的了解始于两本书《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后来又有了一大堆各个历史时期的阅读。

有人说,心灵和身体总得有一个在路上,假期无事,既然出不得,就看看别人的游记也好啊。翻开旧年未曾看完的一本《行者无疆》,打算再次领略遥远国度文物风致人情故事。又想起朋友圈里菩提云姐姐旅居海外多有美片,也就拿来主义,先用来美化美化我的美篇吧。

话说余老师这趟起于世纪之交的旅行,承载了太多的任务,带了太多队友,从南欧起,经中欧西欧至北欧,把沿途国家大致走完说完。

欧洲在很多人心目中,既有古典美又具现代化,好像人家生来即如此。尤其近代中国的落后,使得百年间的很多人始终弯着腰顺着眉,并以为常态。

我没去过,所有的感受均来自书刊影媒,可能受最初的阅读的影响,总感觉那里潮湿阴郁,安静闲适,有造作的贵族,有为生存挣扎的小人物。总在脑海里浮现的是大家可能都不记得的一个人物,苔丝姑娘的父亲,一个没落到只隐约记得名号的所谓贵族(电影中的形象更为深刻)。似乎那就是欧洲的一个概念化缩影。

但其实我错了,没有哪个形象可以概念化程式化地代表历史,历史总是多面的,历史总是由人书写的。欧洲的故事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攻讦争战,相互挞阀,争斗的间隙里,文明的火种并未止息,一波波思想者,把他们的文明从古罗马传递到今天,经历了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后,近代工业革命又把这一群被逼到海上发展的海盗们推上了历史新高度,真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啊!一千多年前的人不会知道,有一天,从欧洲生发的一切文明和条规会成为今天的所谓普世价值,会成为地球上大多数人判断事物的标准。

余老师的游记文笔流畅,沿途风情掌故娓娓道来,穿插一些思考和对比。从散文游记的角度看,很好。但我却觉得有些美中不足,一是,也许这一次的出游是为了制作电视片,主要内容都会在电视片中展示,而文字不过是对主体内容的补充,因而显得很单薄,很仓促。二是,余老师身为江南才子,虽然文艺范很足,但总是杏花春雨江南式的优柔,总感觉文绉绉娘气太重,少了纵横读史应有的豪迈和北方较高纬度地区的人们与苦寒争斗的勇毅和率性,其实欧洲的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强人和强人文化。三是余老师的腰有些弯,用膜拜的眼光看待事物,怎么可能还能有百年公知们孜孜以求的德赛二先生的客观公正?比如说他绝不会想到,在他成书后的十余年,被他预言不可能的中国航天就已经成功地在太空遨游。比如他认为弃城出逃放弃抵抗是对文明 进步的一种助推,但亡国灭种的关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又怎么不是一种壮烈一种进步?弃城的摩尔人君主成全的是西班牙人的文明,如今哪里还有摩尔人的故乡?被同化了的琉球哪里还有自己的文明?对余老师如此观点我实在不愿意苟同。

顺便说一句,我在前文跟人谈读书方法时还少了一样特别重要的方法,就是延伸阅读,手机太方便了,完全可以随时查阅书中不明白的历史典故,对于阅读这本书特别有帮助,可以解决我对很多事情的无知,比如《尤利西斯》和摩尔人。

欧洲之所以美,在我看来,就是他不加掩饰的坦诚,随便后人怎样评说,他就在那里,挪威海盗也罢,与摩尔人的互相拉锯也罢,宗教裁判也罢,强取豪夺也罢,过去了的,就那样吧,不用文过饰非,不用闭目塞听掩耳盗铃,这其实才是他们浸入骨髓的自信,最值得我们尊敬的部分。不像有的国有的族,不是不肯正视历史,便是还在做蒙昧时代的清秋大梦。

想起昨日看诗词大会,蒙曼老师说到纳兰词,“风一更,雪一更,聒破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从什么时候起,满人不再把关外风雪当做故乡,而是把京城春雨看做理所当然的故乡意象?在全球一体化越来越快的今天?哪里才是故乡?是祖辈出生的地方?是自己生长的地方?

天涯何处是归途?可是没有天涯哪有故乡?还是上路吧,在天涯和故乡,哪里有你牵挂的人和事,哪里就是归途。

就像苏末说的:一枝春天在手,打马江南,我与蜂蝶,狭路相逢!

率性不正是游历人生的最好行囊吗?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8: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