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又是一年寒冬至
正文

又是一年寒冬至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两句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我儿时的(50年代)寒冷。

当大雪封门的时候,母亲就把火盆点燃起来,一家老少围坐在火盆前取暖。我和哥哥缠着母亲讲故事,母亲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讲,她的故事像她手中的麻线一样长,讲得我和哥哥入了迷。父亲拿出秋天晒的鱼干,放在火钳上烤,烤出的香味,馋得我直流口水。要是没有鱼干,父亲会将红芋埋在火盆的灰堆里烤,烤出的红芋又甜又香。有时父亲还会抓出一大把玉米放在铁锅里炒,随着一声声爆响,开出一朵朵洁白的花,又香又酥,特别可口。

后来成立了人民公社,办起了食堂,柴草归集体所有。家家户户的火盆就点不起来了,要想烤火,只有到“社屋”里烤。社屋就是生产队养牛的地方。那时候耕牛受到法律的保护,要是生产队里的牛死了,不仅饲养员会受到法律的追究,生产队长也有连带责任。为了保证耕牛安全过冬,牛屋里要生火。因为牛屋里暖和,冬天开社员会时,都在在牛屋里开。不开会的时候,则是我和玩伴的乐园。饲养员姓任,我们都喊他“老村长”,因为他在解放初期当过村长,为人特别忠厚,和气。对我们这些“半大橛子”他一点也不烦。我那时已上小学,我一边烤火,一边读书,《格林童话》、《俄罗斯民间故事》、《铁道游击队》…… 我边读边讲给小伙伴们听。我手舞足蹈,眉飞舌舞。老村长站在一旁,和谒地笑着,说:“乖乖,你小小年纪这么能讲,长大了能当老师。”

为了在家里能烤上火,寒冬到来之前,我从地里拣回一些牛粪,做成饼,贴在墙壁上晾晒,晒干后一块块收起来,到天冷的时候点着。牛粪点着的火虽然看不见火苗,但燃烧的时间长,温度也不低,成为全家人一冬的热源。

后来食堂解散了,但每年分的柴草不够烧饭用的,用来烤火成为一大侈望。为了冬天有火烤,有柴禾烧饭,拾柴成了我从初中到高中毕业6年农忙假期间的主要任务。收麦时,我拉着竹箔子到处搂麦茬;秋季,我到邱家湖搂豆叶;深秋,淮河南岸割荻柴时,全家老少齐上阵,帮人家割荻柴,连我母亲都挪着一双小脚去割荻柴。荻柴叶子锋如锯齿,把手臂、脚脖割出道道血口,荻柴茬子尖如利刃,能把鞋底穿通。割出的荻柴归人家,剩下的荻柴叶子拉回来,除了缮房顶,还解决一冬的取暖烧饭问题。

又是一年寒冬至,当我打开空调,房间里顿时暖和起来。我站在窗前,遥望家乡,想起父亲母亲,想起冬天的火盆,仿佛闻到父亲烤鱼干的香味,仿佛听到母亲讲故事的声音,也让我想起用牛屎饼烤火和在牛屋里烤火的岁月,默默地念叨:要是父亲母亲还活着,能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那该多好啊!

(阜阳市清河路阜阳日报社 闫振田)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