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迷野》
正文

去岱鳌山,迷路,路途上就迷,去山的路多,条条路通,又不通,最终取了条沙石小路,倒还通达。 路野,小草萋萋的长,绿得惊心,野桑结实,紫地丁洒在桑的周边,花多情,如眼情水意脉脉。小路不敢走,恰路边有村嫂,四十开外,问路,答而周详。放心去走,却让一些植物拦住了路,大多不认识,无解答之人,只能存在心里。

岱鳌山摆在田野里,四周平坦,山突兀地上升,像一篇游记里的惊叹号,或抒情的啊字,作着承接和转折。路飘在半山腰,有点飘忽,有点曲意。山路亦野。

岱鳌山,居住在庐江、枞阳、桐城的纠缠处。石怪诞,具形,石与石间隔,若巨斧劈击,却又根底相连。登山,奔龙天寺,寺于山顶,作云天瞭望状。山路不长,陡险处常有,路和山石连贯,无缝对接,有藤条攀援纠结,有花开,似花似叶,一时分不清,只当花叶连绵,扯动春天。拽了些山草,见草心在绿,想着带回去,布在花盆里,做个山的念想。

龙天寺算得上是野的,一抹庙宇居最高处临风,香客无几,空落落的沉寂。庙宇殿堂山灰积了一层,无欲无念,和山野匹配。独特处,各个殿堂,都有双龙跃动,和观音等诸多神灵作伴,吸住人的眼球。无参拜的念想,却有敬畏之心,居庙堂之上,无香火供奉,龙竟舞得如此生动。偶有动静,还是几个居士,躲在一角,打着俗世的扑克,见我等游客,慌慌的关了门户。心由之动,佛家包容,能快乐就好。

野寺令我沉迷,佩在山顶,援险路才可登临,不正是修行的好地方?修身、修心、修性,必修的是目光,看破红尘,心自可安宁下来。修行无功无利,有功利的是滾滚而来的红尘。看破不易,这山这寺就看不破。

寺边有山,路藏在巨石间。细看巨石,巨石由千千万万的石粒组成,时光将石粒绞合在一起,独自成篇成章。穿石而过,常有探头的山石挡过去路,低矮灌木扯住衣角,山恋人,人恋山,两相依两不舍。我孤陋,对石的形成说不上一二三,对一厢的植物更是讲不全,只有蒲公英识得。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荡,它们也恋这山?灌木正在吐绿,鹅黄,傍赭色石而安静,细部处也是一景。

山高可一观天下,山底下的田野,菜花金黄,麦苗碧绿,水面微波,尽显在眼眸里泛滥,美不胜收,又要收在心里。野山的情趣在野里,野让人的眼野心野,野的恨不得长出翅膀凌空飞翔。而对面的山峦,又为野性添了色彩,双狮、十姑娘峰,形神兼备,且有众多传说,奇而好听,野味十足。至于传说,可网上搜去,留一个悬念。

美学大师朱光潜,乃这山中之人。山的野趣,估计最早奠定了大师的美学观。一路下山,看脚下的路,望山中景,想朱光潜,心软得可拧出水来。淮军将领吴长庆之子吴保初,游岱鳌山曾有诗:常恐好诗人不识,诗心山色共争奇。谁知路绝云深处,犹有好山诗不知。好诗在民间,好山在野里。如今山川被旅游开发的太多,如岱鳌山,相对的原汁原味太少。野引人,如风风火火的野姑娘。

別岱鳌山,夜宿嬉子湖,又一番景象。湖由龙眠河、挂车河供水,天然的湖泊,陷在陌地里,也算为野。晚喝酒,独对一盘小麦鱼感兴趣,一盘上千粒的鱼,状麦,小如麦粒,一口下去,几十条鱼就游进肚子鱼。据介绍小麦鱼居石缝,非野地而生。好生的感念,走野、看野、吃野,野到了一起。

迷野,野迷,兴奋,终是不累。记起山路上,拾拣的老树根,木化、漏光,再于灯下品味,竟有绿从漏处冒出,野绿野绿的。2017.03.18于桐城嬉子湖

皖肥西县委宣传部 张建春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