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永恒的爱心不断地思考 |
正文 | 永恒的爱心 不断地思考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 王生 近日,我在读永正老师著的《教海漫记》。 开始,我认为教育类的书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读起来也会枯燥无味的。但拿到《教海漫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淳朴、一种亲切、一种收获。正如杨再隋教授在本书《序》中所说的:“书中每篇文章都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 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 是的,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于永正老师对自己数十年教育实践经验的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的教育。于老师教育的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份对教育的思考和对学生的爱。本书有九十余篇文章,贯穿这九十余篇文章中的大的中心,是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贯穿这九十余篇文章中的一大的主线,就是于老师对教育的思考,对教学的思考。 “爱”贯穿于永正老师的整个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生活的主旋律。正是他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对学生的无比关怀,使他在30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涯中能够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也正是这种爱使他成为一代名师。在我们的教育实际工作中,总会碰到一些违纪的学生,对于他们的教育,于老师都是以他的爱,让偷了钱的同学主动站起来认错,能从违反纪律的同学手中平和地拿过制作精美的弹弓,还能让拖交作业的“大王”按时交作业。这难道不是爱的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的体现吗? 在于老师的身上,令我钦佩不已的还有于老师对教育的思考、对读书的坚持。他说自己是思考型的读书者。边读边思考,还不忘动笔去写。他说,一个不动笔墨的人,就很难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思想者。“读写不断,思考就不断。”他常常自己给自己敲警钟,不做忙而不思的勤奋者。我们经常赞叹于老师课堂的巧妙,却不知道这都来源于于老师的勤于学习,勤于思考。 手捧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不忍释卷。生动的实例,幽默的话语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但在笑过之后,却又带给了你许多理性的思考。 我不由得反思自己,每天都好象忙忙碌碌,每天都好象没有时间,每天都在为自己寻找理由……年过半百的于老师是全国的特级教师,尚且不知疲倦的读书、写作、思考,我的大部分时间却都浪费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这样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养成读书、写作的好习惯。 “乐读书、勤笔记、善思考”。 “天天读书,天天反思,天天就有一个新的自我,就有一份新的收获”, 让我们乐读书、勤笔记、善思考。向于老师那样,保持一股旺盛的学习热情,喜欢读书,善于思考。思考自己,思考别人,思考书本,思考教育和教学,思考人生。读书可以“拷贝”别人的,而思考才能内化成自己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让我们与书作朋友,用自己的经验、学习、反思,补充,完善。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教海漫记》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是于老师人生的积淀,智慧的结晶;是爱心与奉献绽开的奇花,是创新结与思考结出的硕果。 《教海漫记》一定会引领我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继续感悟教育的真谛!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像于永正老师那样有着一种对事业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要不断地去追求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因为只有你有了这种追求,你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用自己最真挚的博爱之心去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赏识他们 ,培养他们;有了这种追求,你才会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去思考。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教海漫记》! 作者简介 : 王生,曲阜实验小学教师,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专家;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国培计划2013专家志愿者;发表论文200余篇。指导学生写的《数学日记》发表60多篇;应邀到曲师大教科院、菏泽、济南、聊城、泰安、邹城、曲阜教师培训中心、曲阜师范学校等做专题讲座50余场。《考试与评价》杂志2015年第6期作封面人物,对其教学方法及教育理念作专题推荐报道。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