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享受教育享受生活 |
正文 | ? “当老师苦啊,每天上课讲得口干舌燥,下课还得备课、改作业,可能还‘上不讨领导好,下不得学生欢’。真是‘青春已随粉笔去,红笔虽艳红颜老’!” “读书真累啊,每天十来小时,青春被湮没在书堆里,稍不努力成绩下降,老师家长就会让你死在口水里,有些课程根本不喜欢,可是还得硬着头皮当木偶。唉,‘恨不时光飞逝去,盼得青春早过期’!” 类似的话,生活中还有不少。 有的老师,因不堪忍受教师的清贫与寂寞,弃教而去;有的同学,因无法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厌学甚至辍学。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我们的教师怎么了?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孩子困惑了,家长困惑了,老师困惑了,社会困惑了。 于是,在困惑里,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手段产生了。随着时代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享受教育”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千多年前,孔子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弟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学之”、“好之”,而是到了“乐之”的境界——享受的境界。可以说,享受教育并不是一个新发明,而是先哲早就身体力行的好东西。 要“享受教育”,首先得改变观念。“苦教”固然可敬,但我们教师却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此。因为,一旦只觉得“苦”而体会不到“乐”,人们就会选择放弃,就会选择逃避。我们只有获得源源不断的愉悦感,才能让这种愉悦不断推动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前行。因为享受,意味着快乐,意味着满足,意味着成功,意味着幸福。 的确,教育生活中不可能没有苦和累,不可能没有悲伤失落沮丧痛苦,但哪怕是连绵阴雨,我们心中一样可以阳光灿烂。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悲观的孩子面对大堆崭新好玩的玩具仍然悲观,因为他害怕会把玩具弄坏;而一个乐观的孩子即使是仅仅拥有一堆马粪他也可以玩得不亦乐乎,因为他坚信能够从中发现一匹小马驹。所以,我们要坚信,教育的过程是美好的,教育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完全可以轻松愉快地教好书,享受教育带来的巨大乐趣。 教育生活的乐趣在哪儿? 课堂教学中,你可以从学生稚嫩的发言中读出灵性,可以从学生大胆的想象中听出创造,可以从学生双眼闪烁的光芒中体会到学生对你的信任,可以从学生领悟知识后 的表情中感觉到教育的价值……面对“差生”,如果我们每位教师有乐于发现的眼光,就能读出每位学生的优点,欣赏每位学生的个性,分享每位学生成功的快乐。点点滴滴,如甘泉,那么清冽、甜美。 “享受教育”,不是一句空话,也不仅仅是一种心态。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要素。 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眼里没有色彩,生活就不会缤纷;眼里没有阳光,教育就不会辉煌!教师的工作不是机械简单的辛苦重复,而是富有挑战性的创造劳动。创造性的工作过程如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所以说,学会播种微笑,才能收获欢乐;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 二、注重感受过程之美,淡化对结果的追求。在阿尔卑斯山上有这样一块路标——“慢慢走,欣赏啊!”,它让这个车祸多发的路段变成了坦途,而我们也从中感悟颇多: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老师们,慢慢走,欣赏啊! 三、树立人生目标,并把长期目标分解成许多短期目标。没有目标是可怕的,但只有长期的目标也是可怕的。如果我们在一条路上走了很久也看不到尽头,那么没有谁能继续走下去。有一个运动员打破了当时人们形成共识的马拉松极限,创造了辉煌,而他的秘诀其实很简单:每次比赛前,他都会把整个赛程的路走上几遍,并详细在纸上记下赛段中的标志性建筑物,又用很多时间在心里去“走”,让自己对赛段周围的标志性建筑物了若指掌。比赛时,他的目标就是一百米外的某建筑,达到目标后,是下一个一百米……别人跑得苦,他却跑得轻松写意,因为他不断地感受着成功! 四、创造是快乐之源。如果人类没有创造,我们现在还在穿树叶吃生食,而信息时代的老师们完全可以成为创造生活的先锋。老师不断更新自己,不断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同学在这个课堂里感受着幸福创造着人生并回报给老师更大的快乐,这样的教育,不是享受是什么?老师们: 享受教育 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你会从平凡中品位出伟大 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 你就会读懂那容貌各异的脸庞 触摸到丰富多彩的心灵 你会惊奇的发现 幸福的花朵处处开放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