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美丽都昌,期待一个崭新的千年轮回 |
正文 | 日前,我县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主要领导及部分企业的负责人组团前往余干、鄱阳考察鄱阳湖文化旅游,途中,有成员笑称看得心里发慌:鄱阳湖自然和文化资源远不如我们的两县,在开发利用鄱阳湖旅游经济、争抢鄱阳湖文化先机方面,已远远走在了我们前列。 鄱阳湖像上帝仰放于赣北大地的天然贝壳,地势南高北低,核心湖底和深水良港大部分都靠近都昌沿岸、在都昌政区范围内,因此,在出门远行必须依赖黄金水道的中国古代,谢灵运、苏轼等众多文人墨客十分方便且乐意在都昌居留,为都昌留下了不少足以千年传扬的古迹与文化。都昌,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陶瓷文化、理学文化)!只是到近代,工业文明逐步发展,陆路交通取代水路逐渐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都昌便成为了偏于一隅的盲肠地区。 但是,工业文明的遗忘,成就了我们发展生态文明的财富。若能众志成城,都昌或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千年轮回! 都昌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一的水域面积,鄱阳湖最宽、最窄、最深、最险、最中心的地方均在都昌境内。都昌县城地处鄱阳湖中心半岛最西南处,与母亲鄱阳湖有着天然基因上的亲密关系。都昌是“中国淡水珍珠之乡”,有多宝沙山、老爷庙与“百慕大水域”,有张岭国家水利风景区、三尖源、大港水库,有“十里陶家冲”、元辰山、马鞍岛、鹤舍古村,有朱袍山、棠荫岛、鄡阳古城遗址,有东湖南山、风电场和陶母墓,诸多资源,不胜枚举,发展鄱阳湖生态文化旅游优势明显。然而,或许是都昌人自己“因为太熟悉,所以没在意”,或许是“虽为都昌人,不问都昌事”,从政府官员到社会各阶层,绝大多数人对此表现出认识不到位、发展信心不足,而要将发展战略落实于工作行动,更是举步维艰。 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惯性思维所误导。比如大家都知道“居家优选学区房”,但思维便停滞于此,在这样的惯性思维误导下,一些紧邻高中学校的楼盘也很走俏,然而,他们只是没有细想,其实,对上学距离依赖性最强的是小学生,初中生次之,到高中不但基本就没什么影响了,反而有弊端,离学校距离太近,一是延缓了孩子对家的依赖性,自主性培养受影响,二是早操的广播、放学时的嘈杂、下晚自习的喧闹会影响居住的环境。同理,在惯性思维的误导下,我们都认为:都昌太偏,旅游发展不起来! 殊不知,交通偏远会增加物流成本、影响工业发展,而对发展旅游没有任何影响,相反,旅游产业做得好的往往是那些远离喧嚣的偏远地区,例如九寨沟、神农架、张家界,云南、西藏等。要知道,只要景点有足够的吸引力,游客考虑的就是“是否有路可走”,甚至没路也要去,而不是“路远不远”的问题! 那么,都昌的旅游资源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呢?上文考察组的体会已经告诉我们,旅游资源在于包装和推广!三十年前,九寨沟无人知晓,二十年前,婺源是普通农村,十年前,鄱阳还叫波阳,远不若都昌的湖滩湖洲,更谈不上国家湿地公园!都昌的旅游资源,只是存在着“无人作为”的缺憾! 然而,我们的现状是部分文化遗产却在遭受破坏:都昌港码头和无花山下的云住书院遗址不复存在,已使“国学小镇”项目的选址不得不被迫考虑远离县城的原新妙湖高中,文化聚集效应必然大受影响。 往事已矣,来着可追,我们还拥有很多:地图上有明显标注的陶母墓,静卧于大矶山牛眠咀,在布满荆棘的丛林中延续着千年的孤独;号称江南最大沙漠的笔架山无声地向来往的人群裸露着他的身色苍黄;屡上央视的老爷庙水域,除了那座废墟后的古庙,竟能让人身处神秘之地而毫无察觉! 如若,有一条幽僻的小径能让我们走近陶母,有一处娴静的庙宇或院落能让我们景仰这位鄱阳湖畔的圣母;如若,笔架山山脊的某一高地设一处凉亭,能让我们闲坐高亭远望庐山星子目送鄱湖逝水,喝喝茶,聊聊天;如若,将型砂厂废墟清理,湖畔设一大石,上书“大美鄱阳湖,神秘百慕大”,配些小游艇、救生衣,驱船湖心听导游解说,大石旁边拍拍照;如若、、、、、、 思想者从来都是寂寞的,或许我们的认识,只是社会意识里的一朵不起眼的涟漪。但我们热爱这片土地,希望这种认识能引起更多的人重视,更期盼我们的梦想能早日付诸实践。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