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生活中的英雄主义
正文

偶尔看到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到了我这个年龄,渐渐懂得这句话了:学会生活,才是王道。

活在世上,想干出一番事业,又雷厉风行以事业为先的人,值得所有人去尊敬,就像《人民的名义》中备受青年喜爱的“达康书记”。但也有另外一种人,钟情生活,让生命充满质感和乐趣,就像汪曾祺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中描述的父亲形象,这种人,也值得每一个人尊敬。自古以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人的生命中,总能从“儒家、道家、佛家”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场所。这或许是中国人很少出现精神危机的原因。

孔夫子当年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然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夫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到了晚年,战乱频繁,饿殍千里,孔子遗世独立,著书立说,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走势。无独有偶,苏东坡年少得志,也有匡世救民之志,然而,性格决定命运,政治漩涡中的你死我活被他鄙视,这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也因言获罪,左迁黄州。然而吊诡的是,他的人生却在黄州开了挂,传世佳作喷涌而出,成就了现象级的“黄州文学”。

奉献、牺牲、荣耀,这些宏大叙事常见的词眼,在英雄主义的思维模式笼罩下,是一种强势话语,有一种人,在选择的时候,务必果断,“狠斗私心一闪念”,在历史激流中朝向同一方向,喊同一句口号,即使找不出自己的模样,也要以此为荣,因为这是活着的唯一意义。还有一种人,被历史裹挟着,随波逐流,即使出现了怀疑、恐惧、狭隘、自私、热情、反抗的念头,也必须冷静的隐藏起来,他们极其敏感,总觉得“老大哥在看着你”。他们活真的很苦,时常要跟内心做复杂的斗争,最终都是两败俱伤。

有一种生活,貌似带有表演性质,姿态却叫人胆颤。严歌苓在《扶桑》中描绘了一批早期赴美淘金者,他们拖着被称为“猪尾巴”的辫子,生活在肮脏、混乱的码头和贫民窟,但却用坚韧、复仇、鲜血和执着上演着一幕幕自相残杀,就像古罗马的角斗士,他们用残忍,来表明生存的尊严,让美国人赞叹和恐惧。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种勇气,在被奴役了几千年的国人身上,可谓凤毛麟角。但是,却催生了一种让人畏惧的“韧性精神”和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拥有这种略带“自我拯救”味道的人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努力繁衍,认真工作,渴了喝碗“心灵鸡汤”,累了,再来碗“心灵鸡汤”。他们野草般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虔诚让我想起了余华在《活着》中的福贵,以及被诸神惩罚的西西弗。生活就像一块巨石,过程好比推石上山顶,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绝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在认清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唯一的真正的英雄。

正如里尔克所说的,“没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