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进可扬鞭定天下,退可庭前观落花 |
正文 | 前两天我舅妈在狗市买了一只博美,小家伙雪白的毛发,趴下去就是一团,很是可爱。我们笑她家里这下一只猫加上一只狗,搞不好会打架。 在我们的观念里,猫和狗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处世态度,猫代表出世,狗则代表入世。古代文人以“出世”为“进”,以“入世”为“退”。“出则仕,入则隐”。一般进是指出来为官,退是指隐居山林。在盛世年代,明君执掌江山,文人出来为官者居多。而若是昏君掌权,奸臣当道,很多有识之士会选择隐居山林,独善其身。 有人会认为,古代文人选择出而仕或入而隐取决于君主的贤明程度和社会的总体环境。在和平盛世年代,文人总会选择为官之路,而在乱世之中,就会有更多的人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了。但是越国的范蠡范大夫曾在勾践稳定天下后抽身离去,深藏功与名。诸葛孔明也曾于乱世中放弃世外桃源的生活跟随刘皇叔鞍马定天下,出谋划策。 其实进与退远不是这样简单。一个只会进的人和一个只会退的人都不可能在历史的潮流中趋利避害,名扬天下。同样越国的功臣文种在越王平定天下后选择了与范蠡截然不同的处世方式,结局却落得个鸟尽弓藏的下场。可以说这两人在智谋上不分上下,不然也不会位居同等地位。可是文种败在只知进,不知退,由于对勾践的品性没有清醒地认识,导致该退的时候没有全身而退,才导致悲惨的下场。无独有偶,楚国人伍子胥,由于国仇家恨来到吴国,为吴王阖闾出谋划策,阖闾是个善于听取意见的君主,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国家越来越强盛。然而太子夫差继位后却对伍子胥的进言日益反感,伍子胥不顾一切多次言辞激烈地与夫差冲突,最终被逼身死,漂尸江上。这都是不懂进退守衡的道理产生的后果。 进与退都是一种态度,进退守衡才能百战不殆。而何时进何时退取决于对自己对周围局势和环境的认识。范蠡和诸葛亮之所以进可仕,退可隐,在于清醒的分析了自己所处的局势,做到收放自如。文种与伍子胥的悲剧源自于没有准确的把握自身的处境,当退不退,惹祸上身。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面临选择的问题,我们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事情的解决效果。聪明的人懂得审时度势,不会鲁莽冒进,也不会畏首畏尾。就像碰到带刀的歹徒,周围没有救援的时候,我们不能徒手与他硬拼,这并不是显现自己英雄气质的时机,最好的办法是小心周旋,等待援助。就像公交车上遇到泼妇,与她对骂,最后你也只能变成骂街泼妇的形象。逞英雄不能说明强大,不予计较也并不代表软弱。往往那些在小事上争强好胜的人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却是失去了该有的原则和硬度。 别在该宽容时咄咄逼人,也不在该据理力争时息事宁人。进可扬鞭定天下,退可庭前观落花。这应是生活最好的样子。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