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50回望(10)好好学习 |
正文 | 好好学习 一 读书的时候,老师要我们努力学习,家长要我们努力学习,我们自己也努力学习。但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个“努力”其实并不简单。换句话说,即使你努力学习了,你的成绩也不一定好,你的智力也不一定得到很好的开发,你最终也不一定有出息。决定一个人成不成才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中国曾经有个大人物曾经说过大概这样内容的话:我的脑袋特别灵,有什么办法呢?爹妈给的嘛。 大部分父母也爱说一句话:孩子成不成才主要是看他是不是读书这块料。 这就是强调内心的作用。但我要说的是,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我认为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爹妈给的嘛,爹妈辅导的嘛。 内外因都会起作用,这个大道理很多父母都认可。但孩子的教育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讲具体的??,讲小作为。父母需要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和成才观,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以我为例,我经常想,我也许是块璞玉,但因为父母太不懂教育,我这块璞玉被他们给埋没了,我最终没能有出息。当然,造成这样的结果,社会和学校也要负一部分责任,比如应试教育体制等。但归根结底,孩子被耽误,家庭和父母是第一责任人。 从内因看,我的素质应该是不错的。我有较强的记忆力。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背课文,我几乎每次都是班上最先过关的学生之一。到现在,我还保留着那个时候童子功的一些成果,比如毛泽东的《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 另外,我的情商也不错。虽然我小时候不是最爱说话的,但我的内心话非常丰富。我觉得自己比同龄的孩子比起来,成熟的程度要好很多,很多同学不能理解的事理我能理解,许多同学体验不到的感情我能体验。换句话说,我很敏感。 这种情商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我爱学习,我知道应该努力学习。但我毕竟还小,很多事情不懂,它们只能靠父母来??。遗憾的是,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并不重视,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敞放式的状态。 我认为父母在儿女的教育上可为之处很多。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可为之处也很容易失去。对儿女的辅导,父母最可为的时间是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是幼儿的时候,是小学阶段。孩子进入初中后,那些内容你也搞不来了,你已经无法亲自辅导。 当然,这个时候还是有办法。条件好点的,就请家教,条件稍微差点的,就送补习班。当然,作为家长,自始至终都要明白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清楚孩子的年龄特点,了解孩子的优劣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绝对不能让孩子偏科。有时候孩子可能表现出喜欢某一类知识和能力的倾向,一定要注意纠正。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语文差了、外语差了、化学差了、数学差了,结果考试分数大受影响,考大学会大受影响。 说到意识,很大一部分家长都有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孩子成不成才,主要是看他是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孩子对知识的接受,主要还是学校和家长的事情。所以,他们的意识基本上就是“无为而教”。在教育意识上,早期教育的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某种角度说孩子的教育越早越早。当然,在这点上,要防止不科学的拔苗助长。 有了教育意识,然后就是方法。在这点上,很多家长也是很茫然的。教育其实并不一定要一本正经,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比如买菜算账,这就是一种很实在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任何教育方法都贵在坚持、贵在持之以恒。 既然是教育,对小孩子来说自然经常会感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小孩子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要观察孩子的心理,要让他们养成肯动脑筋、不怕困难、以学为乐的品质。另外,对小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不吝鼓励。 但如果你注意早期开发了,儿女的基础打扎实了,智力发展得不错,学习品质良好,到了初中,一切就自然顺了,然后,就可以靠自己、靠老师了,一顺啥顺,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优等生,成才成功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也许父母是文盲。比如,他们大字不识几个。这样的父母怎么办呢?其实,这样的父母依然大有可为。我承认父母的语言文字不行,比如不知道怎么辅导孩子组词、造句、作文、看图说话等等。但不可否认,再差的父母,很基础的数学能力还是具备的。10以内的加减法会吧,100以内的加减法会吧,西红柿3块五一斤,6斤多少钱会吧。就辅导这些,就辅导到你懂得为止,孩子的智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的开发。 关键是要有这样的意识。 二 花狗是我的第二个孩子,在5岁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一次训练他计算能力的机会。 那天晚上吃的是稀饭。妻子炒了豇豆、炒海椒和凉拌空心菜作为下菜。妻子做的饭菜很好吃,稀饭稀干合适,下菜味道良好,我和花狗都吃得很舒服。吃饭饭,我和花狗到外面练习滑板技术。一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家。 回到家,花狗继续在客厅练习滑行上板技术。也许是滑滑板消耗了比较多的体力,这个时候花狗觉得有点饿了。 “我还要吃炒豇豆”花狗对他妈说。 “是不是3块钱一把,”我问妻子。“好便宜啊!” 妻子说:“是,一把大概有一斤吧。”妻子说。“晚饭的时候吃了一把,还有一把,还可以吃一顿。” “一把3块钱,两把6块钱。”花狗在旁边接话说。 “你看,花狗也会算账呢!”我表扬说。“那三把呢,三把好多钱呢?” “9块钱。”花狗很快就算了出来。 “咦,花狗行哪!”我向花狗竖起大拇指。“那4把呢?” “11块钱。” “差一点。” “12块钱。” “正确。” “再来。”花狗得到表扬,积极性也上来了。 “5把呢?” “15块。” “正确。” “6把呢?” “19块。” “不对。” “20块。” “不对。你再仔细算一下。” “18块。”花狗认真算了一下,得出了正确答案。“还来。”花狗继续要求。 “7把。” “21。” “正确。” “再加一把。” “24。” “正确。”花狗的积极性表现得非常高昂。“咦------这样算下去,恐怕能够加到100哎。”花狗继续要求算,我们也一把一把地往上加。他真的越算越多。在算到20把的时候,花狗出现了一点问题,他好像翻不过去60这道坎。但试了三次,花狗还是翻了过去。然后在翻70、80、90甚至100的过程中,他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困难。但是在翻110的时候,花狗遇到了真正的困难。他经常直接翻到200甚至300上。目前他还搞不清楚110和200的概念。这个很正常。 我们就此打住。今天花狗的表现非常不错了,他的积极性很高,训练非常有成效,这对花狗计算能力的提高无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不是说这一次,而是这样的多次,无数次。 而在人的素质方面,人文素质好像并不需要特别的培养和训练,但理科是非常需要的。但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很少考过我们这样的计算。所以,从小到大,我的文科比较好,理科就比较差。 在我的记忆里,父母只对我进行了一次比较像样的辅导。那是在我大概读二年级还是三年级的时候。又一次,父亲请了当时一个教育局的熟人来我们家,辅导我数学。我记得比较清楚,那个时候我们在教除法,然后辅导的内容自然也是除法。好像是辅导两位数或者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我觉得有很大帮助,解决了我学习存在的一些不懂和错误。但老实说,一次重视改变不了什么,一次辅导也根本没有多少意义。 其他我就再也记不起什么了。当然,我想父母应该还是让我算过账的。但因为父母根本不懂教育,不懂小孩子的年龄特点,那种算账与其说是辅导,还不如说是考试。比如,在生活中遇到了一次账务,父母也似乎被难住了。但最终他们算出来了。然后一时兴起,他们也想考考我们。但可以想象,这样的考试对我们是多么不公平------平时不辅导,不训练,突然就要我们接招,那结果是可以想象的。算不出来当然有结果,但这个结果不是父母的自我反省,而是我们挨骂,骂我们笨,然后是继续那种老样子的不闻不问。反正在他们心里有一种想法:孩子的学习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孩子长大了自然就算得来了。他们希望某个时候,自己的孩子能够突然脱颖而出,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但那是不可能的。 在我们的少年时代,虽然遇到过学生反潮流的事情,批判道尊严这样的事情,但老实说,那个时候社会还是比较看重学生学习的,在评价体系中,学习成绩依然是处于第一位的位置。学习成绩好,老师喜欢、同学羡慕、家长夸奖。学习成绩好还能得到女同学的暗恋,那是一种很朦胧的很幸福的感觉。 我们的家教还不错,我们上课听讲,不无故逃学,我们按时完成作业,我们以学习优秀为荣。但虽然我承认学习上还算努力,但我承认,在整个学生阶段,我不是优等生,学习成绩基本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般会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肯定是第一位的因素,但学校和社会自然会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回忆自己当学生的那些岁月,我真的无法找到一位让我终身难忘的好老师。 有一些难忘的事情,但印象都不是怎么好。 大概是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班上的数学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挑动了他的神经,他开始从教室的前头走到后头,挨一挨二地给学生打等次。 “你,下等,你,下等,你,下等,你,下等,你,下等……”他点完了全班同学,只点出了两个中等,没有上等。 我也是属于下等之列。这两个中等生都是女学生,我至今还记得她们的名字。但遗憾的是,这两个女学生好像并没有多出息,最后都是靠安排或者接班才落实的工作。 更巧的是,在接近40年后,我发现这个当年给我们打等次的老师居然和我住在同一个小区。但因为年代太久远,而且那个老师也不过是教了我一年不到的数学,所以,他对我的印象不是很深。他大概已经认不得我了。但我还认得他。而且我一碰面,我就会想起他给我们打分的情形。那个神情,那个声音我至今记得------他的那种鄙视和我们学生的那种畏猥。 三 如果说在数理能力的培养上我只是被正常地耽搁,那么有一件学习上的事情则是被超常地被耽误。它最终影响了我一辈子,至今这种影响的余毒都还没有消散。那就是书法。 想起来,在我发蒙之初,我的字应该还算写得不错的。在我的印象中,可能缺乏笔锋,可能有点偏大,但应该很自然。现在书法中不是有一种字体叫 体吗,小孩子写字写得幼稚些是可以理解的,但关键是要正常,要自然。 大概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书写便开始走入歧途。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他的哥哥比我们大五六岁,这个时候已经在读中学了。同学的哥哥字写得很好。但现在回想起来,同学哥哥的那种字体也说不是上经典和规范。它不是行书,是一种楷书,但不是经典的那种楷书,而是带着很大的“自创”。但那种字体很工整,也形成了一定的笔划特点。我还记得当时自己的评价:我觉得那种字体比书上的印刷体还好看。 于是我就跟着模仿学习这种字体。同学当然是模仿他的哥哥,他还可能得到哥哥的指导,但我就只能模仿同学。开始好像觉得还不错,但过了大概不久,我的书写就出了问题。我不仅没有模仿好,而且正常的书写学习进程也被干扰了。 到了高年级,当我们从楷书慢慢加入一点行书的时候,我的字形就完全乱了。我心目中的标准乱了,我的运笔乱了,我的肌肉用力也乱了,我的字开始变得张牙舞爪,有点走火入魔了。 非常遗憾的是,没有人发现这个问题,当然也没有人来及时地对我进行纠正和矫正。现在想起来,出现这种一种情况首先应该还不是运笔和肌肉的问题,它应该首先是心理问题。我想,如果有一个智者来对我进行矫正,他首先应该否定这种字体,然后重新构建,重新再来。但没有人来及时对我进行矫正和疏导。而我自己只能在 的歧途中越走越远,根本无法从??的泥潭中解脱出来。然后到初中,到高中,最后就慢慢定型了。我记得很清楚,从初中开始,不管是我自己还是老师同学,都已经认为我写的字写得不行。然后,写不好字就像一道沉重的阴影一直伴随着我,直到现在。 其实,我也认识到了书写的问题,中途我也自己进行了努力的纠正。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我每天照着字帖练习书法,但我觉得根本纠正不过来。那种顽固让我非常烦恼。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了顽固这个词的含义。不管我怎么练习,但总是不行。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纠正过来。 然后我又想到了一个词:东西效颦。也许很多人在学习这个成语的时候就觉得是一种笑话,一种 的 ,但对于我来说,就有 的体会。我书写就是现实版的东施效颦上。我想学习别人那种好看的字体,结果没有学会,连正常的书写也被干扰了了,不能正常进步了,最后变成了张牙舞爪------这和那个古老的成语故事里的主人公最后只能爬着走路又有多大区别呢? 很多年过后,我也当上了老师。记得在语文课本里就有一篇这样的课文。我也不用隐瞒,在教书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了小时候自己书写的遭遇。 “老师,你说一直写不好字,”有学生对我说,“但我觉得,你现在写的字还是写得很好哎。” “你觉得这就算写得好吗?”我反问。 “我觉得是。” “嘿嘿。” 我只能笑笑。为什么学生还觉得我的字还写得不错,其实那是他们不懂。到这个时候,我已经能够对自己的书写进行一个比较科学和客观的评价了:我的书法其实还是不行。虽然有所矫正,但我知道,那种余毒还在作祟,就像现实社会中的某种病毒一样,它一辈子就残留在人体里,遇到 的时候就可能发作。对于这样的病毒,最 的方法就是预防,就是不让它进入我们的身体。但小孩子往往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提醒监督和预防。 我知道这辈子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书法家。 在学生时代,有两种 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男生在大概初二成绩就慢慢赶上来了,有的甚至成为一匹黑马。第二种现象是在上高中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些以前在乡镇学校上学的学生考到县城的中学来了,其中不乏佼佼者。好像总的数量是比城里的孩子要少一点,但也有相当的数量。冒尖的也大有人在。 根据我的人生体验和思考,我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我不认为在小学和初中把孩子送到省城上好学校是最重要的选择; 第二、一定要注意小孩子的基本功,特别是理科的基本功,文科的基础后天也许可以补起来,但理科的基础差了就差了,很难弥补。 第三、遗传素质很重要。那位大人物说的话其实已经接近于真理。他的所谓选妃,被 人视为笑话。其实,这里面包含着非常 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心。人生可以预测,因为有遗传。人生很难预测,因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在小学被看好的人,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在小学不被看好的人,将来很可能是一匹黑马。 四 花狗已经快7岁了。 这段时间我对花狗的辅导抓得比较紧,花狗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我们对花狗的学习进步都设立了奖励的规定。30个表扬可以兑换一次心愿。花狗的心愿主要是买玩具。不得不承认,我的辅导有点超前,花狗读一年级的时候,我用二年级的奥数题辅导,他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就用三年级的奥数题辅导。当然,我这不是盲目地拔苗助长,我的辅导绝对带着随时的自省。换句话说,我觉得这样辅导超出了花狗的智力,我肯定不会采用,如果这样的辅导能够提升花狗的智力,我何乐而不为呢? 有时候花狗对辅导也“兴致盎然”,经常主动要求辅导奥数。当然,这种主动也是相对的,并不是他的认识和觉悟有多高,因为他知道只有辅导才能够得表扬,才能够买玩具。只有辅导,我们大人才喜欢。但不管怎么说,花狗提出来主动被辅导的时候,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这段时间我辅导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项是计算题的训练,一项是数理思维的训练。对于计算的训练,这段时间我们主要是训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或者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毫无疑问,这样的训练有一定难度,但花狗基本上还是能够对付。一般一次我会出10来道乘法题,七八道除法题,花狗目前的计算水平大概是乘法题平均一分半钟时间算出一道,除法的大概两分半钟算出一道,总的正确率在40%左右。这样的一个计算水平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我们教给花狗的计算方法和列式计算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我们不允许他列式,而只能在脑子里进行计算,乘法列式计算的关键点是错位加。 “我记不住哎!”花狗经常感叹道。 “开始肯定记不住,但时间长了,慢慢就能够记住了。”我鼓励他说。“你把一个得数算出来以后,就在脑子里想一想,想象一下,把数字变成一幅画,让这幅画浮现在脑子里,476、285、948,把它记住。眼睛闭着再想一想,记住,记住,记住!” “还是记不住哎。”花狗说。 “所以才要训练噻。”我开导说。“你现在已经能够记住很多了,再训练一段时间,你会更容易记住。” “……” 我说:“你要找方法。比如,一个数字出来后,你就闭着眼睛想一想,好像看电视一样,把数字印在你的脑子里。第二个数字出来了,也用一样的办法。最后,你把两个数值错位相加,就像看着它们一样。试一试!” “好难哪!”花狗说。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所谓的天才,就是99%的勤奋加1%的天赋。对于花狗的记忆力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的记忆力应该处于中上水平。只要不是天生蠢笨,只要能够达到中等水平,我就有信心,我要用坚持不断的训练和辅导,让这种水平发展到较高水平,让他一辈子享受数理思维优越的成果。 因为是跳级辅导,所以,有一些知识点花狗是不具备的,所以,我必须边辅导边讲解。这段时间主要讲解的知识点有:方程等式两边的移项、分数的概念、平均数的概念、除法的恒等式、时间的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面积、体积的初步概念等等。虽然这样的讲解缺乏计划和系统,但也非常有用和实际。总的说来效果还不错,每一点知识的学习,花狗都能够较快领会。 “爸爸,你给我考题哎?”有一天花狗对我说。 “考什么题呢?”我问。 “你考我加等于多少哎?” “那等于多少呢?” “哎,”花狗报出了得数。“恁个都不懂!”花狗还显得一副 的样子。 我故意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你看噻,把看成,两个相加得多少呢,得二十万噻,然后减去两个,就是得。” “对头。”我拍了一下花狗的头,“你真聪明!” 在我辅导的过程中,花狗经常有这样一些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延伸。这就是一种主动性和动脑筋,这让我感到了安慰,也看到了希望。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