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年味·抹不去的乡愁 |
正文 | 初春的阳光总是刚刚好,掀一帘沉郁让暖阳满屋。一切极好!耳边忙碌的人儿为着自己利益叽叽喳喳个不停,桌子下的小太阳温度刚刚好,在外面时断时续的鞭炮声中我还沉浸在故乡的年味以及人生发展的回忆与展望中,或焦急、或泰然、或高兴、或落寞!此刻能见到、能听到的于我来说是那么遥远。。。。。。 小时候,年是母亲从柜子里拿出的快要融化掉了的糖,是爷爷从炕上摸出的鞭炮,是奶奶踮着小脚忙碌的身影,是父亲一言不发但面带笑容为逝去的祖先写“福包”的场景。更是中午12点就开始的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在老家,年对于大家来说更多的是祈盼。因为在老家每一个好的与不好的阶段都是按年份来计,时运不好的寄托于翻过年好运就来,时运好的希望来年更好。在老家大家相信因果循环和祖先保佑,所以在春节中最神圣的时候就是对祖先的祭拜,并且这种祭拜几乎贯穿于整个春节。除夕夜,家中的女性负责做年夜饭,基本上年三十从早上起床开始家中的女性就开始忙碌了,而家中的男性主要是负责祭拜祖先用品的准备和重活(如劈柴、背水等)。在团年饭满桌的时候,家中的男主人便开始为祖先准备祭品了,一般是三个酒杯、三个菜碗、三个饭碗、三双筷子放在茶盘(老家端菜用的器具)上,桌上的每个菜都会夹一点放在菜碗里,每个酒杯都会滴上酒,每个饭碗也会盛上饭。一切准备妥当男主人便会虔诚的端着茶盘走向堂屋,在香合下放在事先准备好的供桌上,从香合上取下准备好的“福包”、小钱、香。双手拿上香纸合十对着香合拜三次,虔诚点香焚纸其他人都是凝神静气,静的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堂屋里面烧的是小钱,“福包”是拿在堂屋外的“阶阳”上烧,然后将祭拜用的酒、菜、饭洒在焚烧的纸上以示让祖先先享用。待烧纸的烟雾腾起,家中孩子盼望的时刻就到了----点鞭炮。只是现在的孩子已不如我们小时候那般稀罕,不会再去抢鞭炮,在我们小时候抢鞭炮是挺好玩的一件事,一般是待主人家把鞭炮(挂炮)点燃扔在地上胆大的便跑上去用脚直接把引燃的鞭炮踩熄,把余下未燃的拿上便跑。胆小的也就只能去炸完的灰烬里面寻找“漏掉的鱼儿”,在这个时候很多稍有富余的家庭都会给小孩留上几挂鞭炮分给大家,拿到鞭炮后大家作鱼哄散,一会儿便聚集在下一家鞭炮声响起的院坝里。 年夜饭开始了,燃放鞭炮的浓烟还充斥在房间,耳朵被鞭炮震的嗡嗡响亦未散去,这个时候家中成年的男人们已经开始举起酒杯。年夜饭的时间往往都是很快的,因为年夜饭后大家都要到逝去的祖先墓前祭拜,像我们的家族祖先的墓分布在几座山上,大家必须得加快进度赶在天黑前回到寨子上。到墓前和在年夜饭前的仪式大同小异,区别就是这个时候女性也可以参与,也会在祖先的墓前燃放鞭炮,并会在烧纸的过程中向祖先汇报一年的收获和下一年的愿景,最后也就是希望逝去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快乐,祈盼保佑来年在世的人一切如愿。 到山上祭拜完祖先,代表着除夕夜的狂欢正式开始,这个时候大家会因为不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聊天的、打牌的、喝酒的等等。这个时候母亲又开始忙碌了,开始准备各种糕点、炒好瓜子、花生、端出糖果,随时做好迎接别人来串门的准备。忙碌了一年的男人们在这个时候彻底放松了,在推杯换盏中也如女人般开始道出家长里短、如意与不如意,牌桌上往往都是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赢钱的喜悦与输钱的叹息中年三十就这样过去了。 当欢腾了一夜的人儿还在沉睡的时候,预示新年开门红的炮声在天微微亮的时候响彻寨子的上空。每个家中的男丁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拿上几柱香来到“香合”前虔诚的进香,称之为烧天香,按老人的说法是这柱香是可以直通天庭,所说的话如来佛是能听见的。 初一的一天进食,老家称之为“吃茶”不叫吃饭。一大早小辈便会准备好油茶汤等美食给老一辈送去,这个时候家族里的长者一大早就坐在“火铺”上等待儿子送“茶”来。并准备好了礼物给一并端茶来的孙子、孙女,并会给孩子说些吉祥语让大家讨个好彩头。在给长辈端茶后,便可自己回家吃茶,这个时候一家人往往是不能聚齐的,欢腾了通宵的往往要下午才能起床。吃了茶后,大家便会约在村口集合一道出发去每一个家族中逝去的祖先墓前进行祭拜。祭拜完后,大家又是按兴趣爱好相互聚集,这个时候通宵的人也都起床了继续进行昨晚的游戏。 在老家,拜年在时间上是很讲究的。有“初一儿、初二女、初三初四干儿女”的说法,到了初二各家外嫁的女儿这个时候就回娘家来拜年了。初三初四也就是干儿干女这些来拜年了。拜年有很多习俗,待以后慢慢道来。 到了初五,开始起灯了。春节民俗活动也就开始了,在老家主要就是花灯、舞龙等。小孩们在这个时候会结队拖“玉毛虫”(音),也就是一个小孩用草绳捆上一只草鞋在前面跑后面的小孩用灰洒,并且边跑边喊“玉毛虫,落在哪里?落在。。。”。小孩一般会绕着每家房子绕上一圈,也就是将每家的不好的全部带走。最后会把草鞋扔在山上的坑里面,这个时候要是平时不待见小孩的家庭就惨了,小孩很可能就会把这只预示着不好兆头的草鞋丢在这个家庭的堂屋后面,以示这家来年一切都不如意。 花灯会找年景好的家庭去表演,往往花灯队伍的后面有很多跟着看热闹的民众,我们小时候哪家要是能接上灯,那可是了不起的。接灯的家庭要准备好了谷物祭品及红包,摆在堂屋门口迎灯。等来后,花灯班主会给主家说一些吉祥的祝福语,尔后便开始表演。整个过程热闹非凡,戏中角色栩栩如生。 在老家,人们为了感谢万事万物赋予大家的美好生活,从初一开始每一天都是不同的事物过年。初一是鸡,初二是犬,初三是猪,初四是羊,初五是牛,初六是马,初七是人,初八是谷(谷物),初九是官,初十是皇帝。从在这个排序,大家或许就能看出祖先对于自然界的尊重,同时也能看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在相应的日子里,相应的家禽家畜在饲料上都会特别的讲究。 三十夜的火,十四夜的灯。年三十的时候,大家会进行大扫除附以柴火将所有的垃圾烧掉将火烧的旺旺的。到了十四夜,就是灯了,在我们小时候,灯的燃料的山上柏树和松树的油节,现在生活好了已经换成了蜡烛。到了十四夜,家家户户都会在房屋的周围点上一圈,同样祖先的墓前也会点上。其余习俗年三十和十四,初一和十五大同小异。 十四夜和十五,是所有的民俗活动的高潮,这一天所到之处便是人山人海。过了这一天便完灯了,耍灯的艺人在今日之后便恢复了农民的身份,要想再看只能等来年了。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