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回望灯笼山
正文

回望灯笼山

灯笼山是达里巴屯南面的一处高岗,距屯四里。因为岗下的南面有一条由西向东的引水渠叫四里河,于是成了人们判断灯笼山远近的依据。

为啥管这处高岗叫灯笼山呢?传说是有人晚上看见高岗上有亮光,像是人在提着灯笼来回地走。

童年,我对这一带就感到好奇,白天曾多次来过这里,希望能发现那只灯笼。可不见灯笼的踪影,见到的是沙土中长着成片的手指粗一人多高的野蒿子,还有比蒿草更高的一疙瘩的一块的杨树林。晚上是不敢来到到这里的,原因是岗子的西部和南部有上百座坟茔。在这块乡村墓地,有的坟墓已朽的棺材板子裸露着,有的不知被什么动物打的有碗口大的洞在张望着,还有浸在泥里的破烂的衣物和横七竖八倒在坟前瓶子。最令人心悸的是从草稞子里突然飞起的食人肉的“臭咕咕”,这种鸟儿一蹿的一蹿的花枝招展地向远处的杨树飞去,发出了“布谷、布谷”的叫声。

后来灯笼山神秘的面纱终于被人们揭下:原来是埋入这里的人体腐烂后产生的气体燃烧所致。这在空气中燃烧的火叫磷火。

这“布谷、布谷”叫着的“臭咕咕”,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布谷鸟。也许是这种鸟“布谷布谷”地催促吧,灯笼山下沉睡的荒原真的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千顷稻田。

灯笼山下的四里河由西向东再向北环抱着达里巴屯,这是日伪时期修的一条人工引水渠。四里河的西端连接着达里巴屯西面的一条南北贯通的“二引干”,当地人叫西大河。“二引干”南通哈达山下松花江畔的抽水站,北面的末端是查干湖附近的“偏脸子”湿地。

新中国成立后,达里巴屯几次在日伪时期修建的“半截子”工程上开发水田,可几起几落。主要是习惯种旱田的汉人及本地游牧的蒙古人不会种水稻。人们那时把稻种散撒在水田里,还没等苗出来草先出来了。那时除草很困难,秋收时收割的多半是草。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达里巴屯来了四十多户朝鲜族人。他们在灯笼山下四里河的南岸立屯,建成了前郭县继鲜丰屯外的第二个朝鲜族聚集的村落:灯笼山村。他们来到达里巴定居,不但带来了朝鲜族的民俗文化,还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水稻的生产技术。

朝鲜族同胞在灯笼山下种植水稻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看到人家天天都吃大米饭,这让连苞米面高粱米都吃不上溜的达里巴人十分眼馋。

从此达里巴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种旱田的农民,开始向灯笼山的朝鲜族同胞学习育苗、插秧等水田种植技术。从此灯笼山上的“星星之火”开始在达里巴燎原,之后这势不可挡的火又向更远处烧去。

如今,野火烧过的黑土地又成了一畦畦的正待插秧的水面,站在四里河的河坝上回望灯笼山,仿佛抽叶吐绿的白杨树上又传来了“布谷布谷”的叫声。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0: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