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故事新编》的血腥味 |
正文 | 《故事新编》的血腥味 初读《故事新编》的感觉是:有趣好笑、想象力丰富、大胆以及这真的是鲁迅所写吗?印象里自己或是周围的人读鲁迅的作品虽不至于会看哭,但嘴角上扬的表情一定是不会出现的。读的浅时,从《故事新编》看到的是喜剧性的一面,但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如今细读,《故事新编》中对阴暗景象的揭露程度与《孔乙己》《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这些小说相比并不“逊色”,有时只有更加血腥无情。 《补天》里,最血腥的莫过于这段描写“他们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为这一处最膏腴,他们拣选这些事是很伶俐的。然而他们却突然变了口风,说惟有他们是女娲的嫡派,同时也就改换了大纛旗上的科斗字,写道‘女娲氏之肠’。” “膏腴”或许可通过肉眼评判出,但他们这群上古时期的人要想准确定位“女娲氏之肠”,那恐怕只得拿着“黄斧头”和“黑斧头”解剖女娲的尸体。女娲辛勤造人,补天救世,可女娲的结局却是被“开膛破肚”,鲁迅对这一血腥之状未进行具体的描写,但我们可以看到前文满口道德礼数的人不仅没有气急败坏跳出来说“残害恩人天理难容”,反而站在那血腥的土地上耍着威风。那“天边的血红的云彩”本是哀悼女娲的,但此刻在这些虚伪、残暴、血腥的人的眸子里是一片狂舞的猩红,在庆祝他们的胜利。 《奔月》中,麻雀被射得粉碎的肉“伸手一捏”便“一团糟”。“熊只吃四个掌,驼留峰”,豹子皮被剥下来放在木榻上当褥子。食用动物的肉是不足为奇的,但文中把后羿家要吃的动物的具体部位写出来,使那一具具被残忍分解的尸骸清晰可见,这让他在我心中的光辉的英雄形象暗淡了不少。在十阳在天炙烤大地,猛兽流窜侵扰百姓的时代,羿是救世主。但当这些“帮助”他成为英雄的敌人全被消灭后,同样是展现高超射艺,此时的羿却反转为对自然界残忍屠杀和无节制索取的“暴君”。 羿每天都骑着马经过一片又一片的高粱地,但他却固执地不愿放下自己的强弓,让自己觉得自己的技艺有用武之地,可若到了连麻雀和乌鸦都被射杀干净的那一天,他该何去何从?妻子每日埋怨他,最后直接离他而去,失去了最亲的人,又有谁会同情他陪伴他呢?从社会的英雄变成社会的破坏者,最终走向穷途末路,这对后羿,对他这类没有了时势相帮又不愿低头的英雄是极其残忍。 书中对血腥场景描写最详细的绝对还是《铸剑》,一是眉间尺:16岁的少年来来回回折磨一只老鼠,中间有觉得可怜稍稍放过,这是少年的善。可最后老鼠稍一动弹少年便“不觉提起右脚,一脚踏下去”踩死了它,玩弄弱势者的生命,这是人潜意识里的恶。独自复仇失败后,眉间尺接受黑衣人的条件“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然后一面交出自己的头颅“一面将剑交给黑色人”画面很诡异,情感很平静,且写得没有丝毫疼痛感,但眼前那一片血泊就是挥之不去。二是统治者:眉间尺的父亲铸剑有功却被统治者当作心腹之患杀了,统治者“还怕他鬼魂作怪,将他的身首分埋在前门和后苑”。三是那黑色人:黑色人接受眉间尺的头颅:“他一手接剑,一手捏着头发,提起眉间尺的头来,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并且冷冷地尖利地笑。” 在这血腥味的吻中究竟是融入了怎样的感情,我很难说清楚,但他定是某种情绪达到了顶点,才会做出这近乎变态的举动。而黑衣人这种近乎变态的情绪,也是对变态 “吃人”社会的批判。四是狼血腥的一面:“第一口撕尽了眉间尺的青衣,第二口便身体全都不见了,血痕也顷刻舔尽,只微微听得咀嚼骨头的声音。”而更可怕的是狼群对同类的尸身也是如此做法,“用两口解决”和“连血带骨”,这贪婪血腥的既可以是狼,也可以是人。这社会对所有人都是恶的,但恶人却是因此变得更恶。五是三人头颅在金鼎中的血腥激斗:“眉间尺偶一疏忽,终于被他咬住了后项窝,无法转身。这一回王的头可是咬定不放了,他只是连连蚕食进去;连鼎外面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失声叫痛的声音”、“眉间尺一转脸倒将王的下巴下死劲咬住。他们不但都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这大胆危险的复仇行为,阴郁冷血的杀戮场面,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在《故事新编》里,神仙凡人化,圣贤俗人化的形象所带来的喜剧效果让人发笑,但这部喜剧的外衣里包裹着血腥的“杀戮”——人对动物的屠杀、人对人的残暴、人对恩人的残害、动物对人肉的贪婪、动物对同类的残忍、社会对人的逼迫……学者有假仁假义,道貌岸然的一面、英雄有固执偏激的一面、青春少年有潜意识残忍的一面、群众有麻木无感的一面……这都是鲁迅作为一名孤独的战士要承受和对抗的时代的重负和罪恶。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