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有的人》有感 |
正文 | 《有的人》诗歌里面都是鲁迅的影子和气息,读来如在原野,看风吹草浪,野草摇摇,生息不止。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两种“有的人”。前者囊括了很多种人,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他们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要“不朽”,他们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后者同样囊括了很多种人,他们俯身为人民当牛马,他们甘愿化作野草,等着火焰将其燃烧,照亮原野人间,他们活着为的是让别人更好地活着。 “牛马”和“野草”都是鲁迅笔下地意象,在《有的人》之中呈现是致敬,是感怀。惺惺惜惺惺,臧克家是能够感受和理解鲁迅的思想和他的生命价值的。 在这首诗歌里,臧克家讽刺者人民的敌人,那些虚伪自私的人间魔鬼,歌颂者奉献者。“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在臧克家的《老马》中老马形象是如此的深刻,它吃苦耐劳,它隐忍无奈,它身上有痛,它眼看前方。 能够感受到臧克家对诗歌的理解是深刻的,他从小就是围绕着文学诗歌的。他的父亲,他的庶祖母也是有才气的,经常带领着臧克家在文学的世界里快乐,培养着他对于文学文字的敏感和灵气。更有意思的是他家的一个佃户,经常同他讲着故事,从这些故事里面,他接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灵魂,也爱上了这充满生机的世界。臧克家爱着乡村,因他生于此,长于此,也是在乡村的生活让臧克家感受到了人间的愁苦、穷疾和贫富差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同时,他的血脉里流淌着乡村气息的血液,有着善良淳朴的美好品格。这些,在他的诗歌的形式内容以及整体的风格上都是可以感受到的。 在求学生活中,他读着很多其他诗人的诗歌,积攒着,成长着,感悟着。总感觉,臧克家好像就是命中注定地会成为人民的诗人。 《有的人》是在纪念鲁迅,但同时他在歌颂者伟大的人民,歌颂那些人性中的美好部分,奉献无私,善良诚挚。《老马》中老马的形象是那么贴近农民的形象,以至于读来,那一匹负重受累的老马就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是让人心痛的,没有一个善良的人可以无视漠视人间那些苦难降临在淳朴善良之人身上,这种怜悯是一种感同身受。臧克家出身乡村,他的眼睛和记忆里面必定是有农民的血泪汗的,同时目睹着农民身上的劣根性,所以笔下的老马不会反抗,它选择了隐忍,如同几千年以来被压迫的社会下层人民一样,习惯了被压迫。 30年代的新诗,就形成了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诗人群坚持“诗的意识形态化”、“大众化”,和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强调诗歌的贵族化、纯诗化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局面。然而,处于这一时期的臧克家徘徊游走于两者之间,既关注现实、揭露社会黑暗、有着深刻的批判意识,又提倡诗美、注重诗歌形式、深受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浸染;既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又具有鲜明的私人性或主体性;既弘扬了诗歌的担当精神,又捍卫了诗歌的美学理想,在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获得了适度的平衡,实现了诗歌公共性与私人性的统一。 臧克家认为诗人一定要成为“时代的候鸟”,是的,他成为了一只美丽的候鸟,飞过这一段历史,留下了美丽的羽毛和声音。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