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为担当者担当 |
正文 | 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全国上下都应该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工作、奋斗。但是在机关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认为,干事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从而存在打着少干少担责任的旗号而不干事的懒政行为,这其中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其一,损害政府公信力。个别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抱着少做一件少担责的思想,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破坏党政形象,使得政府权威性受到质疑。 其二,激化干群间矛盾。党员干部为了少担责任,在面对群众的诉求时置之不管,该解决的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容易激发社会矛盾,让党群关系的和谐稳定受到挑战。 其三,不利于干部成长。部分干部心存顾虑、不敢担当,在工作岗位上无法完成职责所要求的工作量,出现本领恐慌,同时,在改革创新路上步履迟缓,甚至止步,自身能力无法提升。 之所以个别党员干部会出现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可能是因为自身存在惰性思想、有关部门对于做事履责缺少有力监管以及缺少试错容错机制,因此为了鼓励干部敢于干事、担当,惩戒不作为的不良风气,需要我们精准施策,靶向治疗。 其一,增强担当意识。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同时可以通过领导带头讲党课、先进人物事迹宣讲、播放宣传教育片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履职尽责奉献青春的氛围,进一步提升干部的奉献和担当意识。 其二,加强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设计科学的考核制度的方式,在工作中进行评价,对工作量进行打分,对办事效果进行考核,并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征集懒政怠政问题线索,纪检监察部门针对线索进行深入的调查,对不作为的干部依法惩处,进一步约束干部行为。 其三,建立容错机制。通过免责清单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为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干部撑腰鼓劲。要不断明确责任清单,避免懒政者逃避责任,使干部敢于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敢于做事,愿意做事,让更多愿做事能担责的干部有用武之地。 习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我们党员干部要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