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面朝大海,春暖桃花不再开 |
正文 | 在动车上,我看到杂志上有一篇文章,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榕树下总编辑王小山先生写的,名字大概是《去魅海子》。对诗人海子广为流传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提出了别开生面的解读和批判。尽管在诗歌中,海子一再自诩为“太阳”和“王”,可是在生活中他只是一个已故的平民诗人,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一个自杀了的广受追捧的平民诗人。用王小山的话说,海子和顾城都是精神病。对于这样一个诗人及其作品,每个读者都有批评的自由。可是,细读下来,感觉王总编辑对海子诗歌的解读方式和批评内容,实在让人耳目一新,却不敢苟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相信每一个有正常阅读和理解能力的人,都会读出温暖和光明,而不是如同某些人那样,根据每一个汉语语词的意义,逐字逐句地考证出让人啼笑皆非的意义来。诗歌不是科学,亦不是名词解释,对诗歌的阅读需要感性思维,需要的是“意会”而非定量分析。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开宗明义“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然,这里的“词”是诗词的统称,自然也包括诗歌。《人间词话》所说的境界,也就是现代白话诗所谓的意境。自然,意境是不能用物理的方法去衡量其大小、质量,亦无法用化学的方法定量分析。用考证词义的实证主义或者训诂学方法来研究海子的诗歌,似乎也很搞笑。譬如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一个喜欢它的人都明白它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而不用像某人那样,去论证面朝大海的房子看到的只能是浪花而不会是桃花,也不会去追问“我有一所房子”为何非要面朝大海?或者面朝大海的房子根本不符合建筑科学和人类的居住科学等等。 李白说,“白发三千丈”,谁都明白人类的头发永远不可能长到这麽长,都知道这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可是,对于海子诗歌的理解,为什麽有些人表现得这样的RZ? 读完这篇对海子去魅的文章,忽然想起石老公前不久对诗歌现状的慨叹。一个爱好者的慨叹似乎比一个总编辑的考证更接近诗歌欣赏的本质。海子有一句诗“你所说的黎明,究竟是什麽意思?”我想借用并改动一下,用来表达我对这篇奇文的感受——你所说的去魅,究竟是什麽意思? 2010年12月22日 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都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