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才与奴才 |
正文 |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把某些人称之为人才,在现代汉语字典里对人才的定义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具有突出才能、才干的人,具有某种特长的人;而奴才的定义是:能心甘情愿地为权势者效忠以获取好处与私利的人。百姓的心理定义是:奴才就是君王或权势者的鹰犬和爪牙,是丧失人格的另类,自古以来被人们所不耻,奴才没有独立人格,缺乏人性。人才对于百姓和权势者也各有各的心中标准, 广泛意义上的“奴才”标准则几乎一口同声的认可。中国近代史清王朝皇帝以下臣子的见到皇帝统称为“奴才”,而且王府里的杂役对主子也自成为“奴才”。奴才当的诸如清朝末期的李莲英级的也算是“英雄般的”人物了,也算是影响“历史”的人物之一了。 偶尔看到国民党的大特务头子《戴笠传》,看到有人对戴笠的评价是:“人才中的奴才,奴才中的人才”。做为蒋介石打击政敌镇压对手和对付共产党,戴笠可称的上是蒋介石的一条得力的“鹰犬”,体现了戴笠其人的“才能”,这是他的另一面,在抗日战争期间,戴笠也表现的要比有些国军将领要好,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成为当时国军中较为著名的“语录”,军统另一个头子沈醉回忆“淞沪抗战之前,国民党大员们在南京开会,休会的时候议论纷纷,戴笠很坚定的对其他人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打了。国民党元老吴稚辉问他,武器,经济都差的那么远,拿什么打呢?戴笠说:“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人家过年,是等不来独立平等的。”这句话给其他国民党人震动很大,后来成了军统对于抗日的经典创见。”这是人性的两面在戴笠身上的体现,所以说“人才”和“奴才”的区分也很难。做为一个人,戴笠也有他的过人之处,要不也称得不上是“人才”,他出身于贫困家庭,原名戴春风,生于1897年5月28日,江山一个薄有田产的普通家庭。5岁丧父,母亲一人含辛如苦地将他抚养成人。13岁,以第一名身份考入文溪高等小学,17岁,又考入全省最好的学校,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后来报考黄埔军校,是黄埔六期学员,众所周知的林彪是四期学员。29年更名为戴笠。名字取自《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意思有点象陈胜吴广里的那段对话“苟富贵勿相忘”。戴笠死于飞机失事,对戴笠评价也是众说不一,在戴笠的公祭大会上,章士钊祭戴笠的挽联是: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戴笠的人生史或者叫成长史得力于蒋介石,而蒋的用人标准就是“人才+奴才”,而戴笠“才能”恰恰符合蒋的心思或者说是用人标准。 由此想到人才与奴才的分类,其实很难,诸如现代官员身边的一些“跟班们”的嘴脸以及下属官员的一些嘴脸,他们往往具有某一方面的才能,表像为是个“人才”,有些政绩,不管是怎样混出来的,起码能说得过去;而有些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让我们心中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奴才”,真正的奴才。这种人除了摇尾乞怜乞求主子不时的给点恩惠外一无是处。这种人有奴像也罢,干点奴才应干的本分工作也罢,无非就是京巴的表象而已,就怕他不断地揣摩上司的心思,积累经验有朝一日被官员委以一官半职的那就是百姓倒霉的日子开始了,如果官运亨通不断地往上爬,成为一方诸侯那就是辖区内悲剧的开始了。奴才始终表现为一种“羊性”也好,不危害百姓,不为祸一方殃及邻里和同事也就罢了,因为他的本性使然,官员也需要这种“奴才”跟班。就怕一但手中有点权力想行使官威那就可怕了,表象为十足的“狼性”,对上还是“羊性”但对下那个“狼性”的贪婪狠毒不计后果的性格,表现的淋漓至尽。这也可能是奴才当的太久了造成了心里的扭曲和变态,就像“有朝一日”的心理一样,现实中那么多的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就是“奴才”文化的泛起。 我们但愿有“羊性”奴才多一些,最好全部是“羊性”的奴才,而“狼性”的奴才绝根才好。如果有一种体制规定奴才就是奴才,永远当不上某一级的“管事”更好。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