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形形色色的“古为今用”
正文

形形色色的“古为今用”

陈宣章

古今中外,人们对“古”的态度光怪陆离,造成形形色色的“古为今用”。

一.古董:指先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珍奇物品。它沉积无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器物无法取代的。现多数人称为古玩,这是清代开始流传下来的,还有专书——《古玩指南》。

古董的“古为今用”就是“玩”:除收藏活动给人带来文化精神享受和艺术熏陶外,更重要原因是它的投资赚钱,使资本保值增值的功能。书法家梅湘涵提到过,收藏界的确盛传着不少依靠投机或投资买卖,拾漏捡遗而一本万利、获益丰厚的佳话美谈。

古玩的要领是“物以稀为贵”,而且是“越古越贵”。文物是特殊商品,有《文物保护法》。因此存在政策法规的风险,操作失误的风险和套利的风险。其中存在:偷挖盗取、制假贩假、非法买卖、虚假鉴定等等。

如今古玩圈约7千万人,投资或收藏古玩者必须有基本知识:1.切忌贪婪,价格便宜,完整漂亮或捡漏的心理。2.多参观博物馆、古玩市场,多看正规收藏资料书籍,多看多学,少问少买。3.先从小件、小价钱藏品入手,或买些标本学习研究来提高自身鉴赏水平。

二.古书:古书分4类:经、史、子、集。经即经典著作,如:《诗经》、《书经》、《易经》《礼经》等;史即史书,如:《左传》、《汉书》等;子即诸子百家著作,如:《论语》、《孟子》等;集即杂七杂八书,如:小说,科技等。

古书版本可分:足本、节本、残本、通行本、稀见本、孤本、珍本、善本等。

从一部古书挖掘更多精华,为后人易读易懂,历代学者付出辛勤劳动。古语:“著书难,注书更难。”注释者必须对一字一事追本溯源、多方考察,具有博大精深的学识,饱览群书的阅历,探微究疑的钻研精神。他们所费功夫超出作者好几倍,有的为此倾注毕生的精力。郦道元为注《水经》,跋山涉水、考异辨难,订正讹误,使《水经》焕然生色,而《水经注》本身已成为规模更为宏大的科学著作,已经超出注释的范围了。

古书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等文字;书的载体有龟甲、兽骨、石头、青铜器、竹简、纺织品、纸(现代又有电子书)。

古书的“古为今用”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些事件并非如此。1.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尊法灭儒。2.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永乐大典则仅是汇集整理知识。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即欲修纂类书,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令解缙等人修书,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它保存14世纪以前中国的百科文献七、八千种之多,共卷、目录60卷,册,全书3.7亿字,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4.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收书3460多种,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3000多种、卷、15万册、70万部;销毁版片170余种、8万余块;还系统地销毁明代档案1000万份以上,仅剩三千余件;还系统地篡改残存书籍、档案;还篡改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四库全书》焚毁图书与所收书籍一样多;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

另外,古书也会有错误。《文汇报》2018.7.15.第一版《给古人的错别字编一部字典》报道,近期将出版《先秦秦汉讹字全编》,并建设讹字数据库供学界共享。

这里有一个问题:要正确认识古今字、异体字、俗体字、通假字。

1.古今字:古时汉字数量少,一字多义较普遍。后世为区别,以古字为基础另造一个或几个新字来分担古字的表义功能。如“辟”字本义为“法”,引申指“君”,又假借表示“躲开”、“邪僻”、“宠幸”、“譬喻”等义。后世造“避”、“僻”、“嬖”、“譬”,分别表示“躲开”、“邪僻”、“宠幸”、“譬喻”等语义,“辟”字和它们构成古今字。

注意:承认文字古今发展的事实,但决不应该厚古薄今,不能认为只有古字才是正字,而今字是“俗体”或“破体”。

2.异体字: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完全相同,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⑴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是会意字,“涙”是形声字;“岩”是会意字,“巗”是形声字。⑵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睹覩、径迳。⑶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秸稭。⑷变换各成分的位置。有的是改变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惭、慙,和、咊,鹅、鵞等。

3.俗体字:南北朝以来就出现笔画较少的俗体字。元代刻本《水浒传》已经出现“劉”的简体字“刘”。实际上俗体字、简体字一直都在民间流传。

4.通假字:不同的字,在这些字的某一种用法可代表同一意思,在这一意思上可以互相代用,但是这几个字,不一定什么地方都可代用。通假字在同一用法时才是同音同义的。

通假字就是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中,“强”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僵”。

从字型上看,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没有联系,而古今字之间往往有一些联系。 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而古字与今字则是有关的。

还有一个问题:正体字、繁体字、简体字。1935年《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现在被称为繁体字,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通用的中文标准字。1956.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对于书法作品中的“错别字”(尤其是行书、草书),应该另行讨论。

三.古文化遗产的“古为今用”就是用来推动当前社会向前发展。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研究历史应 “古为今用”。这与古代主张修史治史都应着重“古为今为”如出一辙。

胡适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原话是:“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这是胡适介绍詹姆士“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的。

抹煞、颠倒、任意裁剪历史史实,是当下史学家最无能的技艺。历史的本来面目一经有些人的“古为今用”,便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我们读史书,只能窥得历史的一丝形迹。绝大多数史书是当朝史学家记录评论前朝的历史。他们极力用历史的“今用”效果来换取当权者的欣赏,证明当朝代替前朝的合理性。

还有一个问题:后人对古文化遗产有两种态度,“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

“厚古薄今”出自《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现今,遗老遗少们喋喋不休地念叨国学(其实是儒学)的真理性。好像有了儒学,一切都解决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儒学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毛泽东说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他不兴周礼,不认为古时候的事情都是好的。范文澜《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厚古薄今是中国史学的传统。”

但是,有些人的“厚今薄古”也有问题。例如:历史名著的“再创作”。连《红楼梦》也被“再创作”,好像他比曹雪芹高明得多。另外,“古”和“今”都是一分为二的,不该厚的厚了,不该薄的薄了,甚至睁着眼睛说瞎话,也是错误的。

当然,对于古文化遗产应该允许学术争论,什么该厚,怎么厚?什么该薄,怎么薄?关键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四.姓氏的“古为今用”很荒唐。现今,对自己姓氏的“攀古名人”成风,好像祖宗是“古名人”就高人一等。其中有两个原因:1.拼爹没有本钱,就“攀古名人”祖宗。这是世风不正。2.有些人利用此风发财。曾经有人邀请我参加《陈姓家谱》的编纂,我拒绝了。

现存各氏宗谱有个不争事实:唐朝灭亡后,经历五代十国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宋代时就已很少见到旧谱,许多家族世系因此断线、失传。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时代的产品。

朱熹、文天祥等名人在不同姓氏宗谱的序、跋,篇幅如此之多,内容又如此类同,其原因:1.一度出现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师”、“谱匠”,利用事先准备、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谱作“道具”,伪造宗谱。2.攀附显贵、光宗耀祖的心态助长假谱序、假谱系的泛滥。世系的始祖、始迁祖多为历代帝王、列侯、明贤、显贵。不少家谱将历代名人拉到自己家谱世系中:李姓的将李世民列为先祖,张姓则列张良、张飞为本族世系先祖,萧姓的则认萧何为自己祖宗等。人们痛恨造假,难不成只有作谱造假不犯众怒?

其实,朱熹对当时家谱中出现冒人祖先、攀附显贵现象深痛恶疾:“自谱牒久废,源流无据,崛起草野之夫,而求附圣明之后,生长夷狄之部,而僭紊帝王之裔,噫!可慨已!”

当今,盼望谱学界、史学界权威甄别古谱名序,澄清世系真伪公告天下。

五.学术的“古为今用”,包括两个方面:1.已经失传的古代学术成果的研究。2.古代学术成果用现代方法进行研究。例如: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毛泽东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三大贡献之一。

但是,现今对中医药有两种倾向:1.中医药的西医化:中医院校教育的西医化,中医医院诊治的西医化,中医药科研的西医化。许多人按西方科学评判标准,认为中医的基础理论是科技不发达时期的产物,认为中医是“伪科学”。2.中西医结合的口头化:许多人认为,虽然中医药是另一类科学,但是它是补充性科学。只有在西医解决不了问题时,推给中医。原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蒲辅周用普通的中药治愈许多“被西医宣判不治之症”的小儿肺炎、病毒性脑炎患者,证明了:中医不但能治疗慢性迁移疾病,也能治疗急性重症疾病。他的医理还是中医的基础理论。因此,中西医结合不仅仅是中西医并重,而是有机结合形成新的医学。

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的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例如:气是流动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中医药的信息、控制、系统观与现代西医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结合,形成新的医学形态-系统医学,西医可能由此进入系统生物医学时代。

六.有人把“古为今用”引入“品牌”。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构成与众不同的品牌核心。例如:家具业,法国家具追求浪漫,意大利家具强调艺术感染力,英国家具体现古典绅士风度,美国家具含有高科技元素等等。所以他们认为,各行各业都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长久不衰的品牌魅力和核心价值。

文化力量无穷无尽,从传统文化挖掘瑰宝进行定位,可产生巨大影响力。从产品开发到商标命名、广告宣传等渗入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能给品牌赋予灵魂,使品牌精神绵延流传、横亘时空。有人提出:“品牌”的“古为今用”就是文化营销,即文化价值的传递和心理满足的过程。营销中,企业不但应注重产品的功能价值,更应注重品牌的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价值。例如:白酒业,营销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酒精含量、原料、工艺、香型等的比拼,而是精神与文化层面的较量。金六福是“福”文化;小糊涂仙是“糊涂”文化;孔府家酒是“家”文化;剑南春是“唐”文化;被誉为“中国白酒第一坊”的水井坊与中国文化结合最为紧密。

“水井坊”前身是“全兴大曲”,上世纪60年代即跻身中国八大名酒之列,多次荣获“中国名酒”称号。但“全兴”是中低端白酒品牌,市场竞争激烈,又竞争不过茅台、五粮液。“水井坊”的出现源于考古发现:1998年8月,全兴集团在对成都市锦江畔的曲酒生产车间进行改造时,意外发现水井街酒坊遗址。它建于元末明初,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白酒最早遗址,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成都深受酒神青睐:1.酿酒筑窖的最佳土壤。2.优质水源。3.盆地的湿润气候,格外有利于酒窖里微生物繁衍。4.得天独厚的酿酒外环境。因此,成都酒的香和韵历史悠久。唐?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唐?雍陶《到蜀后记途中经历》:“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全兴集团抓住这个弘扬中华酒文化机会,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及清华大学合作,从水井坊分离出以“水井坊一号菌”为代表的古糟菌群,酿造出“活文物”——“水井坊”酒。企业在产品设计、市场定位、包装广告、公关形象、促销服务等营销活动中,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地域特征并结合时代精神、消费态势与消费者沟通而构建的一种思想价值观念。

传播策略上,水井坊运用平面广告与电视广告相辅相成,塑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电视广告中,石狮象征历史,活狮象征现代,历经元、明、清三朝的水井坊,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白酒典范,体现“穿越历史,见证文明” 的品牌内涵。平面广告以文化诉求为主, 引起消费者对水井坊品牌的兴趣和共鸣。水井坊品牌虽新,但历史积淀、文化底蕴深厚,荣获多项殊荣。水井坊还利用纯文软文和图文软文形式作为传播载体。

七.佛经、佛像与舍利子。宗教都有经书:犹太教、基督教是《圣经》;伊斯兰教是《可兰经》;道教有36部尊经,最重要的是《道德经》。佛教经书最多,玄奘西天取经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经75部、1335卷。

中国有许多佛像,例如: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共有石窟600余个;还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新疆石窟群(17处,洞窟多达960多个。最著名的:拜城县克孜尔石窟群,库车县库木吐拉石窟群,鄯善县吐峪沟石窟群)。中国有许多著名大佛像,最大的的乐山大佛。

佛经的“古为今用”供佛徒朗读或背诵;佛像的“古为今用”供佛徒膜拜;舍利的“古为今用”供佛徒供奉。舍利是传法信物与崇拜主体。佛舍利崇拜是佛教中的普遍现象。2018.8.9.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