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故乡的禁门关铁索桥 |
正文 | 重回离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和同学重游城西的禁门关。 儿时,顽皮。哪里好玩就常去哪玩,故乡的禁门关铁索桥,也是我们在上面跑来跑去、或故意左右颠簸(大人们看见是要骂的)着玩的地方。那时,禁门关铁索桥是城里通往县城西南边乡下的唯一的、重要的桥梁。 禁门关铁索桥两侧是大岗山和落夕山尽头的悬崖,两侧悬崖上有许多猴子。 这禁门关铁索桥不知造于何时。十余根铁索是用一根根一寸粗,七、八尺长的铁条扣成的、两头固定在河两岸的崖里边。底面铁索上铺木板,桥面约四、五尺宽。两侧桥栏,都是一样的两条铁索,以细铁条相连,可以说,铁索桥造的十分牢固、平稳,人们在那十余丈长的桥面上随意行走,根本用着去握两侧的桥栏。 大岗山悬崖上横过民国时期修的县里最大的灌溉渠,悬崖上还塑有西康省省主席刘文辉“惠我民田”题词的石牌匾,牌匾后是空的,里面常有猴子出没,猴子也常坐在牌匾上,一点也不怕人。 牌匾下有一个石溶洞,上世纪50年代,传说里面有石田什么的,拿去看的人啊,海多啦!但,无不败兴而归,也就些水滴在崖石上打出的小坑! 传说大岗山悬崖领头的是老公猴(老青猴),落夕山悬崖领头的是老母猴。两侧悬崖上和牌匾后的猴子在公路(那时公路上汽车很少)和桥上无人时,偶也下到桥上戏玩。上世纪50年代,那大岗山悬崖领头的是老青猴(一说是落夕山悬崖的老母猴)到桥上戏玩,被人打死并煮来吃了,据说不久,那打死老青猴的人便死掉了。老青猴死后,两边悬崖的猴子也就踪迹皆无了。如今,随着退耕还林,大岗山和落西山树木多起来了,加上禁猎,两边悬崖的猴子又回来啦! 儿时的我们,常过铁索桥去青竹湾偷着砍柴,青竹湾好远啊,早晨天刚亮就出发,下午4、5点钟才能回到家。路过赵哥湾时我们都悄悄的加快脚步,倘被赵哥湾的大人们发现了,他们就会拿弯刀追赶我们,一旦追上了,大人们用弯刀熟练地一下把你的捆柴索割断,柴散于一地,辛苦一天砍的柴就成了人家的啦!呵呵!我们那气啊,从心里把那大人的祖宗八代都骂焦了! 还是上世纪50年代,一个端午节下午,人们正在禁门关公路上及铁索桥上游玩,忽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人们纷纷飞快地离开铁索桥,跑上公路,找避风处躲避风沙。那铁索桥被风吹得左右剧烈颠簸。数块桥板被抖落到河里……突然,桥面向河下游那边几乎成七十度倾斜后,不再回复到正常位置——靠河下游那边的一根铁索断了。几天后,城里的铁匠和木匠师傅们来到那里,把断了的那根铁索接好了,铺好了桥板,人们又能在铁索桥通行了。然而,桥面已没有以前那样水平,而朝断过铁索的那边稍有倾斜,人们走到桥中间,忍不住要手握桥栏以保持平衡了。 文革时期,禁门关修起了宽畅的石拱公路大桥,就没人再走铁索桥了。就那时,我离开了故乡,上世纪80年代,我重回故乡,禁门关铁索桥已没有了,不知何时已拆掉了……拆掉了。我想,倘不拆,如今可能已成文物了……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