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战地新歌 |
正文 | 前几天,在碧聊语言聊天室里,网友们说竟听你谈话题了,也来唱首歌吧。我说新歌会的很少,再说也没有配乐。网友说那你就清唱一首吧,老歌也行啊,我们更爱听老歌。拿过麦,略加思索,我哼唱起了“幸福不会从天降”这首六十年代的流行歌曲。 樱桃好吃树难栽, 不下苦功花不开。 幸福不会从天降, 社会主义等不来。 这是首民歌,曲调委婉抒情,歌词清新上口。当音符在周身荡漾起来,竟一下收不住了,连唱了几首“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大顶子山”、“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等六、七十年代的歌。在场的也有一些中年人,兴致也都勾了起来,你一首,我一首地引吭高歌,如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我们年轻的时候缺乏文化生活,这种说法也不完全对。“文革”期间电影很少,书很少,这不假,文化艺术相对于现在的确是没法比。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舞厅,没有卡拉OK,更没有网络;但那时有人山人海的露天电影,有遍地开花的文艺队,有街头的二胡、笛子和口琴奏鸣曲……我们很多人都能歌善舞,我们很多人都登过台演过出。 七十年代的歌很繁荣,“文革”时候的歌不仅仅是“造反有理”,还有好多好多很好听的歌。民族的悠扬,美声的高亢(那时还没有通俗唱法),新歌层出不穷。好像是74年吧,陆续出版了一些歌本,叫《战地新歌》,选集了当时的一部分歌曲。每集大约一百多首,我买过“之一”到“之六”。现在还有几本没丢掉,放在书箱里压箱底呢。好久没翻看过了,好久没唱了。 现在的歌有的挺好,但大多不好听,不喜欢。提起唱歌,还是老歌感觉更好。《沁园春。雪》、《我爱蓝色的海洋》等令人胸襟开阔,《红米饭南瓜汤》、电影《创业》插曲等使人激情澎湃…… 一首好歌带给人的情绪和一支无病呻吟的歌曲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七十年代的歌曲无疑是当代文艺史上的繁花。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