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没有好人(三) |
正文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看来仍然带有浓厚的自私成分,然而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咋看起来,把别人家的瓦上霜管好了,是有“功劳”的,是在“助人为乐”,但是自家的门前雪大幅度的没清理好,或者压根就没去清理,那么一旦追究起门前雪的责任来,责任肯定大于他人瓦上霜的功劳,功不抵过。自扫门前雪这个话,虽则完全的自私自利,还是不是含有正人先正己的意思呢。这样的人算不算好人呢? 社会终究在进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姑且把这个“财”引申开来,把进一步包罗万象的所有利己的东西(如财如色如食物之类)都叫“财”的话,这句话的意义就非常深刻丰富了——意欲索取自己想要的“财”,就需要在道义允可的范围内获取,含有遵循一定的规则的意思,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进而含有利他的成分了,是趋向于文明的进步的良知,利己与利他相互兼顾。是的,“文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又一个最重要的法则。 有一位教授把一个人的利己与利他两方面各占的比例进行划分,他认为,一个人能够有一半利己,一半利人,就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好人了。当然,这是打比方,是对人的行为的两面性进行粗略的估计。任凭谁也无法精确地统计出一个人的行为,哪些是完全利己哪些是在完全利人?因为有太多的行为在利己的同时也在利人,成为一种交织在一体的根本不能分割的状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比方现实生活中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再比如保洁员的工作,既为己也为人,对不对。 如果把人的直接或间接的牟利活动看成一个完整的“一”,利己与利他就会像一张黑白相间的太极图,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多数时候未必能够对半分。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时代特点,人们的价值趋向和精神境界是不一样的,而且人们的包括生命价值观在内的世界观人生观必定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使某些好人精神境界十分高尚,先是利己者少利他者多;但后来发觉越来越多的人老是损人利己自私满满,那么这些好心人也会逐渐心冷转而干出利己多而利他少的事情来。在物欲横流、欲望无节制、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的那个年头,五五开作为不择不扣的好人标准这个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因而要成为好人是不是太不容易了,好人是不是因此会太少了点呢。 要评判一个人是不是好人,不能同他(或她)的财产相貌等挂钩。换句话说,是不是好人,与以下诸多方面没有关系:一是与人的形体面貌的美丑无关;二是与个人能力无关;三是与金钱财富无关;四是与年龄及性别、身体健康与否无关;五是与权力无关,也许还有其他。所以,要评判一个人是不是好人,不能只凭相貌只看颜值,不能只看其钱多钱少,不能只看其有没有权力……否则,是要吃大亏的。哎,要真正地认识一个人真难,与人打交道同样那么难。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