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秦朝的记忆 |
正文 | 一直想去西安,这个六朝古都;一直想看兵马俑,听听这个传奇始皇帝的雄滔大略。 一大早就坐上了开往临潼兵马俑博物馆的旅游专线,心里有种难以抑制的欣喜。以前只是在书本上看见过世界第八大奇迹,现在真的要去亲身体会了。 虽然先去的华清池,但是这个唐高宗和杨玉环凄美的爱情的故事,似乎没有吸引我。在匆匆参观完后,迫不及待的坐上了公交车。 眼前的一片开阔地,似乎与西安古城的风格格格不入。没有古城墙,没有钟鼓楼,没有大雁塔,更像是一个还未打扫干净的战场。由于是旅游淡季,庆幸没有人山人海,没票也便宜了些。在几番推辞,摆脱了黑司机和黑导游之后,我们来到博物馆门口。映入眼帘的先是始皇帝的一塑石雕像,始皇帝雄伟凛然,俯视着天下,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已经到了中午,站在石像前面,石像的头部正好遮挡住了太阳,阳光洒在了石像上,像是龙袍加身,熠熠发光,足以震撼人的心灵。 虽说是淡季,但是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听导游大姐说,我们已经是他的第三波游客了。“来兵马俑的很多,但是看懂的却很少,很多人说了,来了之后无非就是一堆泥人和一个土包(秦始皇陵)”,导游大姐有些苦涩的说。“一个普通游客看的话,可能也就是这些东西,但是对于我们导游来说,这些都是中国的瑰宝,尤其是接待国外的游客,必须和他们强调这些”。我笑了笑,笑的有些勉强。我也不清楚我是哪一类游客。在博物馆入口到博物馆中间是个公园绿化带,一路上我没有拍照留念,都在仔细聆听导游大姐的讲解。一号坑是目前开挖面积最大的陪葬坑,7000多个陶俑矗立着,摆出临战的阵势。陶俑的的发髻、鞋子、服饰、各有不同,活灵活现,千人千面形容的实在恰当不过了。相比一号坑,三号坑的陶俑的级别就相对高了一些。三号坑是一个指挥部,将士们的身形略微发福,面容也比较轻松。二号坑基本还没有开挖,所以见识的东西也就比较少了。到了这里,导游大姐说:“你们有眼福了,现在正好是兵马俑开挖40周年,好多展品都是第一次展出。”的确,在陈列厅里,我们终于和兵马俑有了近距离的接触。陈列馆里除了来来去去的人,剩下的就是他们这些矗立不动的人了。参观的人无一不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术和别出心裁。从陈列馆出来,我们和导游大姐分手了,但是接下来的秦始皇陵才更与之人动容。 皇陵与陪葬坑相距1.5km,其实是在一条线上。再来之前,导游大姐不建议我们再去游皇陵了,因为里边也没有什么值得稀奇的东西。没办法他还是把我们当成一般看热闹的游客了。 皇陵里边的有讲解员,所以我们只要跟上队伍就好了。讲解员看样子有40多岁,是个退伍军人。可能是有过军旅生涯的原因,所以他的表情有点严肃,看着不像那么容易沟通的人。我们称呼他为10号。10号在带领我们进入景区后,向我们提了三点建议,一尽量不要拍照,二不要鼓掌,三尽量不要大声说话。他说因为这只是一座陵园,说白了就是一个坟圈子,但是这里却埋的确是千古一帝。说完转身,摇着旗,带领大家走了进去。我也是感到奇怪,一路上10号没有讲风水,因为古代选墓穴都很讲究风水,更何况一直痴迷道教的始皇帝的陵园,风水肯定是更加讲究。但是10号没有像其他导游一样大谈周易八卦,而是和我们讲了许多皇陵开挖时候的故事。尤其是讲到第一馆长的时候,语气慷慨了许多。10号说老馆长在上任之后,穷其半生心血不是为了开挖出多少珍宝,而是希望能找到那些独具匠心的工匠,在他们的墓穴前深深的表达敬意。直到有一天,考古队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活人陪葬坑,皑皑白骨,蜷缩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里。老馆长怔住了,他找到了。整个开挖队伍不约而同的做了同一件事,没有进行拍照,而是进行了回填。没有在打扰这些屈死的亡魂。10号的眼眶有些湿润了,整个旅游团默不作声,像是对那些亡灵自发的进行默哀。一路上,队伍也有欢笑,但是大家都保持着,没有大的声响。在临结束的时候,10号说:感谢大家的配合,我是讲解员10号”。他一直没自称为导游,因为导游是一种工作,带领大家游玩的,而讲解员是真正带领大家走进历史,了解历史的。 从皇陵出来后,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了。与之前的震撼有别,此时的我的心情大多是一种愧疚。本事满心欢喜的来参观历史文物的,但没想过这些历史,给我们这些后代弥留无数珍贵的宝藏,但是更给我们深深的反思。很多人都去过兵马俑,但是真正看懂兵马俑的人到底有多少。现在我们会游览很多地方,去很多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可终究是为了游玩吗?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