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最是浓酽故乡年(刘杰原创)
正文

春节一天天地近了,不由得又想起了故乡。记忆中,故乡总是年味最浓的地方。

先说赶集。故乡的集市基本上是以乡镇为单位的,相邻的集市以每月农历的单双作为“逢集”、“背集”的日子,既利于相互之间的协调,也便于乡亲们赶集。但每年腊月二十已过,就没有“背集”的概念了,每个集市天天都是“逢集”,大街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过年的氛围一下子就被烘托出来了。过了腊月二十三,年味就更浓了。故乡的民谣唱得好:“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去买蜡;二十九,去灌酒;三十儿,贴人(对联)儿。”把从小年到除夕的活安排得扎扎实实。当然,那时乡亲们的生活比较清苦,一年到头难得能吃上几顿肉、喝上几回酒,连豆腐这样的寻常食材,都被当作改善生活的美味。

过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可是最高兴的了。不但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花,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物事。过年那几天,再懒惰、再顽皮的小家伙也变得非常勤快乖巧,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了,帮助大人泡黄豆,捆柴火,早早地赶到豆腐坊。印象中,黑哥家的磨坊里总有一头不知疲倦的毛驴,头蒙黑布,拉着石磨不停地转圈,在阵阵吱吱呀呀的响声中,乳白的豆浆汩汩而出,加热、点卤后就成了鲜香的豆腐脑,父母给我们舀上一瓢,趁热洒点白砂糖,味道香甜可口,煞是诱人。大部分豆腐脑会被迅速倒入衬有白纱布的模子中,扎紧盖好放上几块石板滤水,过上二十分钟左右,一大块鲜豆腐就做好了。豆腐渣等副产品也不浪费,那可是耕牛的上好饲料,乡人厚道,认为牛也辛苦一年了,人过年时不能亏待了牛。转眼就到了年三十,这一天是最忙活的,早上贴对联,上午还能赶半个集,再购置一些物美价廉的年货,中午蒸肉包子,下午包饺子、煮肉,灶膛内大火熊熊,大锅里油浪翻滚,蒸汽腾腾,大肉、鸡肉和葱蒜、大料、辣子的混合香味扑鼻而来,但这时还不能放开胃口吃,并不是肉不熟,而是有一件大事还没办,否则会被乡亲们笑话的。

每到这个时候,大伯早早就来催我:“娃,走,给你爷上坟去!”父亲把火纸、鞭炮、散酒备好,再用筷子插上一大块熟肉,往篮子里一放,我们兄妹三人便跟着大伯出发了,同行的还有几位堂弟、堂妹,所以大伯常被戏称为“儿童团团长”。他非但不介意,反而很高兴,在他看来,岁除下午带着一群娃娃们祭奠先辈,不忘感恩,是迎接新年最具纪念意义的仪式,也是自己肩负的一件重大使命。与别处不同的是,故乡上坟,不仅祭奠自家先辈,同村同族的先辈也是亲人,也要去烧几张火纸,这样一来,纪念的意义就更深、更广了。这时大伯总会说:“娃们,以后不管干啥,不管到了哪里,都不能忘本啊!”

回来后,父母已经炸好鱼,做好丸子,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饺子,看春晚,熬年,度过一个团圆、祥和、幸福的除夕之夜。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能一直响到天明。小孩子们哪里睡得着,早早地打着手电、提着灯笼,相约出去捡鞭炮了。真正意义上的春节,就此拉开了帷幕。

后来,果如大伯所言,我真的成了一名游子,漂泊到了千里之外。客寓在城市里,总觉得春节和平日没有多大区别,首先氛围上就不浓,春晚似乎也成了除夕夜的凉菜,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人们仍是一觉睡到大天亮,那令人思恋的年味越来越淡、渐行渐远。原本以为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故乡的年味也一定会变得很淡。谁知去年春节回到老家,年味依然那么浓酽,依然令人倍感温馨,尤其是听说年逾花甲的大伯,仍是早早带着后辈上坟,大年初一零点准时放炮,特爱走亲访友时,我就忍不住想,现在的年味之所以不浓,固然跟物质条件改善有一定关系,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我们性情变得懒散、人际关系冷漠、对生活缺乏热爱和激情吧?

一个崭新的春节快到了,但愿今年的年味会更浓!(作者刘杰,笔名青裳孤客,目前在河南省灵宝市卫生局工作)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