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诗人徐志摩——爱在人间四月天
正文

前言:在这《人间四月天》里,为了追寻人间真爱,诗人徐志摩发出了灵魂深处的呐喊:“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旧中国的社会,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在这个男权社会里,女人一生的命运是身不由己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命好的,也有遇上如意郎君,钟情一生的。命不好的,则是自己嫁的男人,还没等你的年华渐老,花容失色,就往家里三妻四妾地娶。女人为了得到夫君更多的宠爱和在这个家的地位,整日争风吃醋,勾心斗角,醋雨酸风迷漫了整个家里。旧时的中国男人,永远是多情而不愿专情,更有甚者,流连外面的风花雪月,乐不思蜀。这就是中国旧式婚姻的模式。

回溯影片《人间四月天》,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回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志摩的一纸西式离婚通告,在当时那个年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诗人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之一,在他匆匆一生中,邂逅了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这三个女人在他的生命中演绎了三段不同的感情,这其中的悲欢离合,也在影片《人间四月天》里荡气回肠,令人唏嘘。

张幼仪,徐志摩原配。诗人志摩是家里的独子,刚考上北大的志摩,奉父母之命,为了家族的传宗接代开枝散叶,由父母安排,与商人之女张幼仪结成了媒妁之亲。完成了人生大事的志摩,始终与这个奉父母之命成亲的妻子幼仪,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留下新婚的妻子幼仪,远赴英国剑桥求学。守在家乡的幼仪,为徐家生了孙子,受到公公婆婆的宠爱。可出国留学的志摩,家书渐少,公婆决定让幼仪出国陪读,幼仪欣喜若狂,以为紧随丈夫的脚步便可抓住丈夫的心。可事与愿违,试问,心与情感没走在一起的人,怎么能长久呢。

后来的徐志摩为了反抗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及思想,毅然决然提出离婚要求,并鼓励张幼仪也跟他一样活出自己的新生活。诚然,如《人间四月天》演绎的那样,幼仪是善良大度,优雅知性的女人。在这异国他乡,刚产下幼子,孤独无援的她,在志摩的恳求下,违心地签了字离了婚。成全了志摩,也成全了她自己。她在没有爱的婚姻里走出禁锢,走出离异带给她的种种伤害。没有了婚姻,并不等于没了自我,不做男人的附属品,幼仪从此自强自立,留学德国。回国后,她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却一生没有走出徐志摩的世界,这以后,她跟夫家维持着奇异的关系,徐家两老也始终认可疼爱幼仪,共同经营事业,还替志摩奉养双亲,连丧事都是她主办。这就是徐志摩生命中邂逅的第一位女子原配夫人张幼仪,后来做出一番事业并成为了令人瞩目的新女性。

林徽音,徐志摩终生的灵魂伴侣,心仪对像。是中国一代才女。福建闽候人,建筑师,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在出国前,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邂逅了美丽的少女——林徽音。从此这个清新美丽的才情少女徽音便在诗人志摩的心里络下了印痕。

徽音,自小聪慧,深得父亲林长民的喜爱。这一年,跟随父亲也去了英国游历求学。竟然在这异国他乡,又遇见了曾有一面之缘的志摩。在妙龄花季,她和志摩在这美丽的康河里,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波光潋滟里,诗意绵绵,彼此眼眸里,再无他念,萌动着初心爱意,双双堕入爱河。划一艘小船,悠游在爱的波心。他们曾经是那样的心神相通,诗魂相依,徜徉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得知志摩已然是有家室的人,徽音退缩了,许不了志摩她的未来,她不愿意介入志摩的婚姻里,伤害幼仪。毅然随父回国,逃离志摩。一艘轮渡,满载惆怅,巷口只留下那个惘然的志摩,独对苍茫大海,愁绪悠悠。

为了真爱和对女性的尊重,诗人志摩冲破世俗,面对双方家长的反对,“准其纳妾,不准休妻。”他痛斥封建男权,成为当时离经叛逆之人,做了中国的第一个“离婚”的男人,毅然决然走向自己毕生所求的,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志摩为了这个理想,为了徽音,与幼仪离了婚,带着这个全新的自己,回国追寻心中唯一所爱。乍抵国门时,得知徽音和恩师之子思成有了婚约,都急疯了,这对志摩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徽音知道志摩离婚,归来,伤心苦恼皆为她,内心的感情也曾崩溃,而她曾目睹过她的母亲因为父亲纳妾,而痛苦万分,无论如何,徽音是不会也不肯让自己的婚姻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长痛不如短痛,快刀斩乱麻,徽音心意已决,她恳求志摩宽恕,但请志摩尊重她的选择。徽音选择了现世安稳,放弃了志摩,最终嫁给了梁思成。志摩知道已是无力回天,满心的清苦化到嘴边也只得祝福两字,这愁苦,又与何人说?这无疑对志摩的打击是撕心裂肺的。终究这一段纯真爱恋,就这样挥一挥衣袖,作别西边的云彩,飞花逐水流了。

人世间的情缘,扑朔迷离,情深缘浅,纵有万般不舍与心痛,也只能挥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轻轻地悄悄地走了,散了。在徽音心里,与志摩的感情是如此可亲,犹如三月的春风拂面,可一旦迎身而上,现实却总是无奈,只得满心的愁绪,不能有结果。志摩更是十分痛苦,他们内心的感情,却只能秘密地流向诗里。“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是志摩写的《偶然》。而徽音则写了首《仍然》“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我却仍然抱着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来偷取人们的痴情!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志摩承受着失去徽音失去至爱的痛,回到当日的康桥,写下了令后人传唱吟诵的诗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青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滟影,在我心头荡漾。软泥上的菁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此时,重吟唱这首《再别康桥》,听着蔡琴的婉转轻唱,志摩当年内心那份轻愁,仿佛如歌声轻扬,飘散在夜空中。

陆小曼,社交名媛,徐志摩人生最后的伴侣。

就在徐志摩因徽音的选择万分痛苦之时,北京社交名媛陆小曼翩然而至,她虽也是有夫之妇,但内心同样窒息愁闷于封建婚姻,同样有着对爱情的渴望。所以,她很快地呼应了诗人的热情,而徐志摩也想把她从封建婚姻里解救出来,共同开创属于他们的人生性灵自由,他们努力冲破了家庭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终于争取到了一场不被祝福的婚礼。他们的相爱和结合,当时大多数的人却说他们互相毁了对方。事实也是,徐志摩因她而声名狼藉,因她而与父母不合,因她的挥霍浪费而疲于奔命地赚钱,因她而身心俱疲,不得诗意和惬意地活着。她似乎给了徐志摩一个爱情的答案,但同时又给了他一个生命的问号,诗人的人生最后困在她这里,诗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感情漩涡里。这种不稳定的生活,让徐志摩在婚后数年里感到无尽的困顿与莫名的苦闷,梦想幻灭,诗心枯竭,为了生活南北奔波教课,最后却以一场意外结束了他这来去匆匆的短暂人生。当年的志摩,为了赶赴北京,听一场林徽音的演讲,因飞机失事撞山而葬送了生命。这样一位诗情洋溢,才华出众的诗人,趁着盛年以这样突兀的告别方式为自己匆匆人生划下句点,同时让所有爱他与他爱的人错愕与终生的怀念。

林徽音与徐志摩这走了一生却未走完的感情,因此也成为后世一个不解的悬迷,甚至连徽音的丈夫梁思成对她感情的了解及缄默也都成了另一个迷。梁思成到徐志摩出事的地方,捡了一块志摩乘坐的失事飞机的残骸,带回来,让徽音一直摆放在她的书案前,直至她病逝。徽音也在此期间发表了许多悼念及写给志摩的情诗。在她生命临终前,提出要求并第一次见了张幼仪,她却始终一句话没说出,幼仪却懂得了她对志摩的爱。

终于知道了叶在落尽时,什么是珍惜。终于知道了人在别离后,什么是思念。陆小曼在徐志摩骤然离世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改往日的生活作风,洗尽铅华,沉淀下来。不穿华服,不打扮,不出门应酬,让自己的生命从此退出了光鲜明艳。她埋头整理收集徐志摩生前的诗作,费了几年的力气,终于出版了他的遗作。徐志摩的一生追求真爱,虽然以不幸福的婚姻,不完美的感情生活悲剧收场。他的一生,却用自己的诗作和纯净的心为爱情讴歌,那种追求人生的真善美的精神,无不牵动打动人心,或许正是因此,诗人徐志摩的故事,才一再地为中国人所忆起和传唱。

诗人一生的注脚,恰如他诗里的《再别康桥》最后的句子:“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