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艾在五月天 |
正文 | 在暮春风雨的敲打下,三道边上的艾草,开始舒展了一冬的筋骨,悄然步入人间五月。不久便蓬勃豪放地支撑起季节的新蓝快绿,全心身地装点起山川大地,应和着和风流水,掇起了一方水土的满腔赤诚,一往深情地守望着边塞的端午节。 三道边上的端午节见不着赛龙舟,看不到荡千秋,甚至大碗喝酒的丈夫们从不饮雄黄酒考验女人,刚过门的新媳妇也计较回娘家躲端午,唯有浩浩荡荡的边关艾草,却成了边民们端午节里不弃不离的唯一,千百年来也从没有改变过,现代的时尚和当今的诱惑也未曾动摇过。 端午节采艾草是三道边一带最为古老的节日文化传统之一,也是三道边上特别灿烂绚丽的节日风景。当地的老百姓有“黎明即起,采阴补阳”说法,千百年来一直都沿袭着不见日头采艾草、摘艾叶的古老风习。 端午节这天,天刚麻麻亮,边民们便顶着稀星,踏着晨雾,涌向了苍茫的山野。一时间,空旷里人影幢幢,人声隐隐,还夹杂着翻山过岭的朗朗笑声,前呼后拥地滑过草丛,流过河畔,飞向很远很远的天外边。往日里还在沉睡的三道边,,一早就被鼎沸的人吵醒,勿勿脚步踏破,忙碌的身影驱散,节日、边民与晨曦一同绽放出绚丽多姿光焰,三道边上的端午节,以一种特有的格调,提前降临到人间。 采艾草的边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举家出动,有的是结伴前行,更多的却是邂逅相遇,心照不宣。老人们采摘得仔细,高低肥瘦一揽在怀,采好了一捆茎干,还摘取许多枝叶,茎干捆成捆儿,叶片捋在篮里,如拾掇秋天的庄稼,象呵护自家的孙儿;媳妇们采撷得挑剔,嫌这一片色调太浓,怪那一簇不够鲜嫩,别人采满了筐,装满了篮,她们还没有选上中意的艾可采;不伙子们有的是气力,走这山,跨那川,总是挑长得最高的,生得最茂的,味道最香的,色质最美的,采到大大的一捆,背上高高的一肩,一旦要是遇上个美貌女郎,少不了还要买弄一番,丢个眼色,留下几把,以示爱意。 艾水洗脸、艾叶泡脚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节日风俗,边民们对此十分推崇,相当讲究。沾露的鲜艾,投在热气腾腾的磁盆里,很快缭绕出满屋的清香,不久便酿出酽酽的、亮亮的、香香的一大盆艾水,这一刻,即使是不习惯洗洗涮涮的汉子,也忍受不住这般的诱惑,也会毫不迟疑地、痛快淋漓地洗一次艾脸,泡一回艾脚。这不仅仅是禁不住的诱惑,更主要是顺从”驱虫避蝇,防寒怯晒”的乡土风俗,此一风俗虽传承多年,可依然经久不衰,虔诚有加。旧时人们戏称三道边子民“一生一世一回澡,一年四季一次脸”,说的就是端午节这次艾水脸。不过这艾水洗脸功效着实奇特,我亲眼所见,奔波在冬霜夏雨里的边民,一回艾水脸便足以使他们四季容光,这功效足以使其荣登护肤等产品里的首个金榜。 洗漱罢,人们还要带些艾叶出门。衣扣上拴着艾,怀里揣着艾,兜子装着艾,帽页下插着艾,浑身上下全都是艾,样子滑稽、憨厚而又着实可爱。 最张扬的要数心灵手巧的姑娘媳妇,扎成花朵戴在头上,辫在辫里,扎在辫梢,一如乡间赶庙会、大年里走亲戚,涂油抹粉戴花,巧装打扮一番后,风风光光地在大街上潇洒。 孩子和老人也不逊色。多敬老人一把是孝道,多给孩子几棵是关爱,端午节的艾叶能够怯邪压坏,隐恶扬善,带上它,恶人不敢近,野鬼不敢来。于是他一枝你一株,里里外外,应艾尽艾,俨然成了艾草装饰起来的香人模样儿一般。 事后人们还要把剩余下来的艾叶检出来,放在阴凉处,凉干后,捣成艾绒,生病的时候,拿出来点艾炙,扎针灸,吃艾叶,饮艾汤,功效独特,老道灵验,倍受边民们的推崇。 即使是茎干也舍不得丢弃,人们把它搓成麻花草绳,纽得那般缜密,倍得那样均匀,有如少数民族服饰上,用彩布做成的修长、美丽而飘逸的装饰彩带,说它是一款地道的手工艺术品,既不过分,也不夸张。 端午节过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屋檐下挂着,墙头上担着全是艾草搓成的草绳,直到把它晒干,再收藏起来,旦等炎炎的夏日到来,睡觉或消夏的时候,点燃起艾绳,弥漫起艾雾,恼人的苍蝇蚊子立即望风披靡,夺路而逃,效力可与都市里的驱蚊灵、花露水媲美。 五月采艾,十月播芳。搓成艾绳十冬腊月依然还能配得上用场。遇上个丰收的年景,碾了米,推了磨,金黄的米贮在缸里,雪白的面压的柜中,再等到大小雪节气,宰牛卧羊,大白的馍,大块肉,大碗的酒,端在炕上的时候,人们常会燃起久违的艾,一任满屋的溥雾,变幻出缥缈迷离的色彩,闻着艾香,嚼着大肉,筛着老酒,心情好爽,虽生人间,犹在天堂。艾到火候,酒至半酣,大家围定艾绳,席地而坐,会随心所欲地唱起了三道边是最古老的山歌,直唱得艾绳燃成了灰烬,直唱到月落星稀,星移斗转……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