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围屋土楼各千秋——豪宅与居民楼 |
正文 | 围屋土楼各千秋 ——豪宅与居民楼 赖 建 青 围屋和土楼,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是客家古建筑中两颗熠熠闪亮的“明珠”。 围屋与土楼,有很多大相径庭之处,如都是“围”起来的屋子,都具有“家、祠、堡”的功能,而且都是客家人的古民居。因此,很多人对围屋与土楼的概念含混不清,往往都把围屋当成土楼,这是因为土楼的宣传比围屋更早,更早地在人们印象中留下了概念。 然而,两者之间也有着根本的区别,这是因为,从古至今建筑包括建筑材料都会根据居住者的要求以及各种条件和因素,来决定建筑的层次和格局。 至于围屋与土楼之间的区别,用现代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豪宅或豪华别墅与居民楼的区别。 在总的建筑风格上来看,土楼是圆形的,而围屋是长方形的;土楼居住的主房与围墙是连接为一体的,中间是祠堂;而围屋的主房建在围起来空间的中间,和围墙不连在一起,用于居住的是独立的建筑体。 在建筑材料上,土楼主要是用土夯起来的,而围屋则是用砖石砌起来的。 在建筑规模上,围屋和土楼的占地面积普遍都在两千平方米以上,较大规模的在近万平方米。如较有代表性的龙南关西围主围占地七千七百六十多平方米;永定振成楼占地五千多平方米。 一般的土楼有数十间乃至百多间房,但因居住的人多,一户人只能住一间房;土楼共四层,一楼是厨房租客厅,二三楼用于住宿,四楼主要用于存放东西,由于所有房屋的门窗都朝内开设,对外开的很少,故而通风采光的功能不强,但具有较强的防御性。还有就是一座土楼内的住户很多,公共场所较少,装饰雕塑也不多。 而围屋为一人所建,大都有数十至百多间房,是两层结构。由于围内居住的人少,偌大的围屋只住一户人,故房源非常充裕,不但有很多独立的厨房客厅和祠厅,还有很多独立的书房以及公共娱乐等场所。与围墙连为一体在外的是下房,居住的主房建在围内,以祠厅为中,往左右分三进三开拓建,有数十间乃至百十间建在围内的中央,通风采光的条件很好,围墙四角建有高于围屋的炮楼,有着极强的防御功能。而且围屋内人不多,有很多宽敞的公共场所,门框和部分窗户都用青石雕刻成,围内还有很多精美的石雕木刻装饰品,建筑以及装饰档次都很高。 因此,在围屋与土楼的区分上有“富人的围屋,平民的土楼”之说。 围屋与土楼建造的时间、资金以及工序等也相对不同,所承载的历史量也各不相同: 土楼是举家族或多户人家之能合力而建造的,应该是中华民族最早集资建房的范例,是最早集资建造的居民楼。所以虽然整个工程浩大,可每户人家只需要承担建筑资金其中很小的部分,故而负担不重。建造一座土楼,大约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 而围屋系一人所建,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豪华别墅,建造者需承担整座围屋建筑的全部费用,这对个人来说是一笔巨额的资金。作为“豪华别墅”,围屋建造更为讲究,要精工细作,时间较长,普遍需要十年以上,有些甚至要二三十年,如燕翼围和乌石围各建了二十七年、关西围建了二十九年……常言道: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建造围屋的人一定有一段发家史,也就是说一座围屋就有一个故事。如关西新围徐名钧舍身救人、巡抚知恩图报……;乌石围赖景星不畏豪强、王爷钦佩交友……;果龙围袁公敬老、髯翁陈秘赠宝等许多的故事。 再从建筑的历史来看,据现有史料记载和专家推断,围屋与土楼都始建于明代中期,如据相关史料记载,龙南的栗园围始建于明朝弘治五年(公元1501年);而最早有土楼记载的史料是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而围屋于清朝末年就已经基本停建,因此现在保存下来的围屋数量不多,据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即上世纪80年代统计的数量显示,整个赣南地区仅有600座左右,而到今天,真正保存完好的围屋实际上已不足百座,有很多没有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的由于没有维护资金,也正在逐渐消失。 同样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土楼建筑时间比围屋长得多,其建筑一直延续至上世纪80年代末,比围屋的建筑时间足足长了近60年,而且后期建造的土楼由于没有经历战争,保存完好,所以仅福建永定现在的土楼数量就有一万多座,而且大部分都是近几十年所建。 因此,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围屋都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建筑,而土楼则大部分历史都不长,真正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土楼较少,大多只是仿古建筑的延续品。 随着渐渐远去的历史,作为见证中华民族客家民系历史文化的围屋与土楼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或曰富人的围屋,平民的土楼; 或曰有钱人建造的豪华别墅,众人集资建造的居民楼…… 对于围屋和土楼这两个各具特色的客家古民居建筑,你是怎么看的呢?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