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人到中年》中陆文婷的人物形象塑造 |
正文 | 摘要:本文由看报纸新闻而引入话题的讨论,接着阐明了作者写这篇小说及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因:以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真诚的责任感对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揭示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爱中年知识分子的呼吁。然后分别从这个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来阐述,其中详细地阐述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中外文学创造技巧融为一炉,达到了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借鉴并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最后指出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及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陆文婷中年知识分子“意识流”手法 最近,浏览报纸,看到一则关于中年知识分子健康的调查报告,我不禁为之震惊不已。在对100名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调查中,竟有90名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几名甚至患严重的疾病。看到这样一则调查报告,我的心情一直沉沉的,不禁为当代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暗暗担忧。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当代著名女作家谌容写的《人到中年》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陆文婷大夫。陆文婷这一名字,相信凡是看过《人到中年》这一部小说的人永远也不会忘记。陆文婷,这个含辛茹苦,克己奉公,舍身忘我的知识分子形象不知曾经勾动着多少读者的心,不知曾经有多少读者为之动容流泪。而在这部小说里,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以一种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真诚的责任感对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揭示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爱中年知识分子的呼吁。小说既是一曲凄美的悲歌,又是一曲高昂的赞歌。 可以说作家谌容的眼光是独到的,她将笔尖锁定在现实社会问题上,勇敢敏锐地揭示出这一时代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并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国家才有希望走上兴旺发达的道路。不仅如此,作家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新颖独到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陆文婷这位无私奉献,谦抑克己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陆文婷是一个平凡的知识分子,在旧中国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她从小就是个孤苦伶仃的女孩,父亲出走,由早衰的母亲抚养,生活是凄苦的,艰难的。50年代,她进了医学院,经过刻苦的攻读,学到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成绩是很不错的。十几年前,在她刚满24岁的时候,在大医院工作,被孙逸民所赏识,她的朴实,深沉,敏锐,给挑选她的人留下了好评。她还愿意接受四年的住院医生的苛刻条件。作为一位眼科大夫,她工作了这么多年,无职无权也无名无位,工作超负荷而待遇低下,得不到尊重,更得不到关爱。更令人痛心的是,她竟连最基本的生活也没有办法保障,一家四口就这样挤在一间12平方米的陋室,家徒四壁,“没有沙发,没有大立柜,没有新桌椅,甚至没有新铺盖,生活过得十分清寒。但就是在这样困窘的生存条件下,陆文婷仍任劳任怨地辛勤工作。她迷醉于事业,对国家有着一颗赤诚的心,始终将自己的事业与报效祖国联系在一起,志存高远。她对知识有着一股强烈的渴求,从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总是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她总是不知疲倦地学习新知识,不知辛劳地工作着。她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对待病人,一视同仁,不分贵贱,在权势者面前她不卑不亢,在弱势者面前,她温和慈祥。她悉心照顾病人,并使他们能够重见光明。她为了事业牺牲了个人利益和家庭幸福,甚至她宝贵的生命。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她仍在牵挂着自己的病人,而且职业角色未能压倒其天赋的母性,妻性,为没有给上学的儿子圆圆买一双球鞋和小女儿佳佳扎起一条小辫子而自责,她对孩子和丈夫深怀歉疚之情,却唯独忘了关心自己,致使她身体极度的虚弱,最终因心肌梗塞而倒在了病床上。小说为读者展现的是一位物质极度匮乏而精神却无比高尚的平凡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无疑是成功的,但与传统的方法不同,作者不仅将传统的刻画人物的方法运用自如,而且善于借鉴并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将中外的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刻画人物不止限于表面,而且深入人物的精神灵魂,潜意识活动。小说开篇就把仰卧在病床上,处于病危昏迷状态的眼科大夫陆文婷推到读者面前,一下子就紧紧地揪住了读者的心。然后,作者通过陆文婷昏迷中的意识活动,通过在病房护理或探望她的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的言谈,举止,表情与回忆,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将陆文婷对待事业,工作,爱情和家庭的态度与感情,将她生活经历中最动人的部分,一件件地像放电影似的映现出来,使读者清晰地看到陆文婷丰富的精神世界。而在回忆陆大夫的生活经历时,作者则从言语,动作,心理,神态等多方面来刻画这个人物,时而正面描写,时而侧面虚写,也不乏细节描写,手法变幻灵活,将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仿佛这个人就在我们眼前一般。在与好友姜亚芬最后一次合作做手术中,面对姜亚芬关心的询问,陆文婷依然心如止水,全身心放在手术上,甚至生气地阻断了好友姜亚芬关心的问候。“现在我除了这只眼睛之外,什么也不想。”这是陆文婷对姜亚芬的回答,显得斩钉截铁,铿锵有力,一点情面也不给。于是,“她低下头区,用弯剪刀剪开了病眼的球结膜,手术就进行下去了。”作品就是这样通过陆大夫的言语和行为,深刻地表现了她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态度。小说用十三,十四,十五三个情节来描绘陆文婷一个早上的三例手术:焦成思的切除白内障,王小嫚的斜眼手术矫正,张老汉的角膜移植。更着眼于她内心世界的刻画。焦成思在手术的关键时刻想咳,切开的巩膜只得缝上,然后又打开,通过这一偶然出现的情况的处理,表现出陆文婷的沉着和耐心。给王小嫚做思想工作,说明“陆文婷不仅是一位手术医生,而且是一个溺爱孩子的妈妈,甚至是一名幼儿园的阿姨”,这就表现出陆文婷温和慈祥的性格特征。 而在陆大夫多次的行为表现中,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她女儿佳佳生病时的那一次。这一节卖弄了作者在体现主人公丰厚而多层次的情感方面所达到的力度和深度。在接到托儿所阿姨说佳佳生病的时候,她答应着马上区看佳佳。可是最后她并没有去托儿所,而是惦记着众多的病人,等看完病人之后她才急匆匆地赶到托儿所。刚开始她的心还忐忑不安,但最后由“一双双病人的眼睛代替了佳佳的位置”,这一心理过程写得温和,自然。她下班之后抱着佳佳在医院中举棋不定,为女儿的护理和儿子的午饭而焦虑,浮躁,内疚,以及那“啃着干硬的冷烧饼,呆呆地望着这间十二平方米的小屋”的说不出的痛楚,极富生涯气味,极具人情味地体现了作为医生和母亲的她在极其困窘的环境之下难以两相兼顾的苦楚①,这种苦楚是深广的,是长久的。因为她不能抛下病人,也不能不照顾她的子女,这两种不能兼顾的矛盾使她犹疑不定,痛苦不已。从这一节中我们可以看到陆文婷几十年的生涯情况和心态缩影,这也是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和工作妇女境况的深刻反映。陆文婷性命垂死时让丈夫给女儿扎小辫子,给儿子买球鞋的嘱咐,她在死亡之水沉没时,央求孩子们“谅解母亲必须一次次缩回向你们伸出的双臂,推开你们扑向我的笑貌”的留恋,以及她向丈夫的忏悔,也让我们为之动容。作者就是这样善于抓住人物丰富的内心,并将其置于这样的情景氛围中,更加渲染了悲剧的气氛,使人读来都会为此情此景感动流泪。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塑造人物,作品中塑造了两种典型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克己奉公的陆文婷形象,与之相反的一个是“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她满口革命辞藻,实际上是她的盛气凌人,唯我独尊,目空一切,她利用手中的特权追求个人利益以满足她的私欲,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慢慢地由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仆变成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社会的主人”。其中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她为自己的丈夫焦副部长选择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对陆文婷大夫百般挑剔,简直像选家奴一般,从学历到资历,从政治条件到身体健康状况,几乎到了不顾别人尊严的地步,使人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而陆文婷对于她的鄙视却显得从容不迫,神态自若,一次又一次巧妙地回答了她刁难的问题。在这里作者有意将两个人物加以对比,使好的更加鲜明,丑的也更加原形毕露,达到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小说中作者塑造的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相当深刻的典型性,而就形象的丰满和深度来说,陆文婷这个人物是作者从“生活的隐蔽处发掘出来”的“一个新的艺术典型”,秦波这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她圆滑含蕴的措词,革命词藻下的冷酷,揭示出一个掩饰在革命面纱下面正在丧失革命精神的发霉的灵魂”。②这就无疑给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两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1] [2] 下一页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