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年是把游子吹回家的风 |
正文 | 年是把游子吹回家的风 年,真是一个特别的字词,提到它,心里总是升起几分温暖。 回家过年,过年为什么要回家?“年”与“家”是两个关系最为密切的词,像饺子的皮和馅、春联的纸和字、爆竹的筒和药一样,共同构成了一个个温馨而甜蜜的意象,渲染了年的气氛,在春节这样的节日里,填饱了我们的胃,满溢了我们的眼,鼓涨了我们的耳,不仅给了我们盛大的感官体验,而且让我们每个个体“获得了在族群内存活的踏实与丰盈之感,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亲密感、文化认同感”。过年时,在家里,多么幸福的感觉。淡淡的思念化解了,浓浓的亲情升华了,疲惫的身心也得到了抚慰。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于我们民族心理最深层的一种东西,即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种亲和力很大程度上是靠节日等民俗维持下来的,它虽是潜在、无形的,却是一种自发的情感,一种真正的文化的力量。家是一棵大树,我们是树上分出的枝丫。过年,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就是要我们回头看看自己的根。没有了家,犹如没有了根,生存的意义打了折扣。失却了心灵的港湾,没有了情感的寄托,身似浮萍,心如飘絮,这年怎么过?难怪古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么多年来,每至年关,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拥挤在汽车站、火车站,顶风冒雪,扛着装满礼物的行李,忍着拥堵,排着长龙,等着乘车返乡。不论有票没票,有座无座,他们也拼命地往前挤呀挤,眼睛中那团急切的火着实让人感动。王宝强在歌里唱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一顿饭在哪里吃不到,只是这年夜饭不同于平常,这顿饭要在自家的屋檐下,和父母、兄妹、妻儿团聚在一起吃才有味道。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他们往家赶的那股子执著劲儿。 年总是在寒冬腊月把游子对家的思念悄悄点燃,让它热烈地燃烧,尽情地弥漫开来。还是王宝强唱的好:“乡下住着咱爹妈,再远的路程也要回家”。不为别的,就为回家看看家人、吃顿团圆饭、说说知心话。“纵然漂泊在天涯,有家什么都不怕”。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与亲情,因而中秋团圆饭和春节年夜饭有了特别的含义,即使赶不回来也要“千里共婵娟”、“天涯共此时”,就连在重阳节,也会发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叹。弟弟这些年在外打工,过年时不能回家,而年三十晚上,他的声音必定通过电波“到家”,每每接到弟弟的电话,母亲的眼眶总是噙满了泪水。 无论是在外辗转飘泊,还是出门打工挣钱,我们就是一朵流浪的云,而年犹如那阵风,总会把我们适时地吹回故乡。 (2009年4月)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