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桃花之韵 |
正文 | 杜书文 年年柳色新,岁岁桃花红,桃花是春姑娘脸上的红胭脂;桃花是春姑娘身上的红裹肚。春姑娘到了那里,桃花就张开粉嘟嘟的小嘴,笑得那么灿烂,惹得一群群蜜蜂和花蝴蝶围着她翩翩起舞。 经过了一个少有的严冬,今年未央的桃花,仿佛蓄积了足够的底气,比往年开得更早更繁,开得更有精神。你看,田野里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艳丽与芬芳。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挨着一朵,挤满了整个枝头,它们像一群情窦初开的少女,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卓约的丰姿。你再看,它们有的半藏半露,嫣然含笑;有的落落大方,热情开朗,远观气势磅礴,像一团团粉红色云朵,近看俏丽妩媚,似一群群姿容婀娜的仙女。 自古以来,赞美桃花,观赏桃花的文人墨客不绝如缕。或写实,或杜撰,或激情,或浪漫。演绎了许多与桃花相关的故事。对桃花的评判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有人说,桃花虽美,却风流娇艳,甚至轻薄媚俗。唐代诗人崔护的一次郊外踏春,便与村姑桃小春演绎了一出“人面桃花”的风流韵事来;风流天子唐玄宗,年已花甲,却春心萌动,不顾朝野文臣武将的笑骂,看中了自己的儿媳杨玉环。并赋诗:“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能消恨”。看得出,诗中不仅赞美桃花,更是赞美艳如桃花的杨玉环。他(她)们“承欢侍夜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爱得死去活来,致使“从此君王不早朝”,以至于酿成马嵬坡前“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的悲惨结局;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因写了一首:“紫脉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花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诗,一下子激起了圣上的不满,落得个贬谪数千里之外的下场。一句话,这都是轻薄桃花这个不祥之物带来的厄运。而有人却钟情于桃花的美丽与高洁,赞美它是春天的信使,是大自然创造的花中精灵。不仅装点着春天,也预示着青春活力与勃勃生机。赞美它不仅有鲜艳的花朵,还能结出甜美的果实。同样是风流才子的唐伯虎,把桃花比作仙子:“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摘来仙桃换酒钱……。”桃花花期虽短,却活力无限,留给人的韵味那么悠长。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这样赞美桃花:“黄河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依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间浅红。”是一首从色气和神韵上赞美桃花的上乘之作;诗仙李白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虽没有直接看到桃花,但由于他早已领略到桃花的风韵,才使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古代散文名篇《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把桃花当作春天美好的象征,透过那如诗如画的桃花源,让我们具体地看到了人类理想世界之美妙。古今赞美桃花的美文和诗词歌赋,真是异彩纷呈,不胜枚举。 桃花本是无情物,而有情的却是人,是人因不同的环境、心境与个人情怀,对桃花赋予了认识上的主观评判。但不管褒也好,贬也好,爱也好,恨也好。不管你说它美艳华贵或者轻薄媚俗。桃花自有自己的精神风韵和本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决不因人的主管意愿而改变其本质。这难道不是桃花的可爱之处吗? 桃花不但美化了人类的春天,也美化了人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愉悦,还奉献了甜美的果实。所以聪明的未央人才以鲜桃为支柱产业,不仅广种了数万亩桃园,还年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桃花节。春天,招引四方游客前来观赏桃花,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体验民风民俗和农家乐的欢愉。秋天,以仙桃蜜果,迎来八方客商,把生活的甜蜜带向四面八方,大大促进了未央的经济发展,据说,仅桃花节一项活动,就收入数百万元。人们说:“桃园成了未央人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这话一点不假。 —————————————— 作者真实姓名:杜书文 地址:西安市西门外铁塔寺路潘家村小区57号院南楼4单元3层52号 电话: 邮编: ———————————————————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