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来自凤凰的问候 |
正文 | 午间,我总喜欢听着悠扬的歌曲,捧一本闲书打发时光。正有些瞌睡微瞑之际,门岗大叔敲开了门,手中递上一页明信片,悠悠地轻叹一声:“现在还有人寄明信片,真难得!”像是怀想起学生时代写信收信时的情境。 谢过门岗大叔后,我细细端详起那张明信片。明信片普通质地,正面是湘西凤凰古城的的标志性景点。一片水盈盈的绿,波纹鳞鳞的沱江之上,横卧着飞檐青瓦的三孔虹桥,河面摇碎了依依杨柳的倒影,丝丝青绿随波荡漾开来,沁心的纯澈和清凉像要延伸到人的面前。两岸是齐整的吊脚桥,吊脚楼下承重的木桩,高高低低插入沱江之中,如同单脚鹤立的禽足,常有酒旗或灯笼伸出河面招摇,是万绿丛中的点睛之红。云雾迷蒙中依稀可见黛绿色的远山,山上还有一座不知名的楼阁亭台。近水处可见三两叶扁舟,悠闲摆渡,似能瞧见船头俏立着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翠翠”。河阶下有清晨浣衣的少女弯腰弓背埋头忙碌,后背那优美的弧线灵动而伸展,让人心生涟漪。在明信片正面右下角的位置,贴着一张与明信片上相同风景的工笔画邮票,大小两张图,如实景与写生对比的形态效果,“湖南凤凰”的邮戳清晰可辨。再看明信片反面,留言部分是几个苍劲而灵秀的钢笔字,没有抬头称谓,仅一句设问“你心中有一座寂静的‘边城’吗?”,简约、空灵。落款处只有“湘西·凤凰”几个字。明信片贴邮票处大片留白,空空如也,似欲语还休。 居然是一封匿名的明信片?我思忖着:会是谁,自凤凰给我捎来这样的问候呢? 几年前有幸去过一次湘西凤凰,来去匆匆仅逗留了一两日,未曾细细探访。只记得那一条条青石板的小路,一爿爿雕花木窗的小店,有着古旧的烟火气息,像是泊在记忆深处的梦里水乡。 一张明信片,轻易就勾起了我悠远的回忆。 莫非是凤凰城沱江畔遭遇的那个路人?那一晚,我和同事身着苗族盛装在沱江畔留影,除了影楼的摄影师外,还有一位身材颀长、面容清俊的旅者也冲我们“咔咔”按起了快门。我们笑侃:不可以侵犯肖像权,回去后要记得把相片发给我们共享才是。他自称是湖北人,要了同事的号,说回去后就把相片发过来。到家一月有余,早已不记得此事的我接到同事电话,说在凤凰邂逅的湖北人误删了我们的相片,非得亲自道歉,坚持要了我的号去。此后,并不经常沟通,只是时断时续、若有若无地联系着。去年,他说自己调至旅游策划部门,得知我曾自学过旅游管理,偶尔谈些建议,问我索要了本地特色的杂志刊物寄给他作参考。就在前几日他还问我的联系地址,说是要寄些由他策划的旅游杂志和当地特产来。难不成是他?可是想想不对,问地址是明信片邮戳日期之后的事了,在这之前他是不知道我的地址的,断然不会是他了。 可是会是谁呢?搜肠刮肚,我在凤凰确实再不认识什么人了呀。端详着明信片上行云流水般的字体,有着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有那么一瞬间,眼前突然闪过一个身影,心中倏地笃定、欣然。那是一个两年前结识的朋友,因为工作性质、兴趣爱好相仿的缘故,偶尔会在工作会议上碰面,更多的是在网络上交流工作体会、讨论读书心得,聊得兴起时也会深入探讨些社会现象与人生感悟之类的话题。每天上线挂Q时,几乎都会相互招呼一声,闲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几句,忙时半天不回话也不必解释,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种默契,像是另一个镜像的自己。工作中的难题,生活中的烦忧,他总能给我找出症结所在,有时一句话就能让纠结半天的自己释然。前几日,正读到李娟的《初见凤凰》,让我萌发起想要重游凤凰的欲望,并极力向他推荐观看了这首由磊明朗诵的散文诗视频短片,那样絮语如丝的描述,那样娓娓道来的悠然,轻易就把人带入了那个如梦如幻的世外桃源。 几日不见他上线,有次他留言,说看到我空间里有许多出游的相片,也想带着爱人孩子出去走走。他说,到了凤凰,想与某人分享某种心境,于是给你寄了这张明信片。不知,是否亦如李娟文中“光阴走了,惟有你在。我一个在凤凰,遂念起你。”那般的心境? 不是所有结识过的人都可称之为朋友,也不是所有看过的江南风景都可以叫做凤凰。因为懂得,无需更多的语言也可心领神会。淡然一声问候,便袅袅氤氲沁润心田,有如获至宝的欣喜,也有温暖熨贴的安然。我知道,凤凰,我定会再次造访,循着李娟博客的凤凰印象,伴着朋友来自凤凰的问候,用心去寻觅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 轻轻将明信片夹在书中作签,转而,再次聆听那首配乐散文诗朗诵《初见凤凰》:“睡梦中的凤凰古城是被捣衣声唤醒的……”(贺丽琼)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