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当代童话:六、课外 |
正文 | 四中的课外小组、社团很活跃,加入者甚众。更有个与众不同的社团叫友谊社,招集人是一高中学生。那时我国与前苏联关系好,俄语即中学的外语课。学校友谊社的社员用俄文与苏联中学生通信,提高了俄文水平,亦可互相了解,增进友谊。校园设有“友谊栏”,张贴苏联学生的来信。谁不想一见苏联同令人手书的俄文信,况且还有写信人的照片?谁不愿一读原味、地道的俄文?最轰动的,是一位苏联名人的来信。卓娅和舒拉是为抗击入侵者牺牲的姐弟苏联英雄。姐弟的母亲写了一本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被译成多国文字,也是中国青少年的热门书。那封轰动的信,正是英雄的母亲写来的。我在“友谊栏”见过它,可惜有诸多词语不解;又围观者众,不可细看。不想后来中苏反目,苏联成了“修正主义”。再后来,听说我的学友——友谊社招集人——因与“苏修”有染,在“文革”中吃苦,罪名竟是“里通外国”之类。 各班也有自己的活动。我们班李同学唱歌极好,还作词谱曲,在班上教唱。那歌的名子忘了,是根治海河的,现在还能哼几句:“宽阔的海河长又长······今日共产党把令下,叫你清浊分流咸淡又分家······”每年暑假,市里都举办大中学生文艺汇演,带动了学校的文化活动。或许是为参加市里演出吧,我班排练过话剧《方志敏》。导演是姚同学。姚导演即在班里挑演员。于是背台词,于是定时在教室排练。旁观的同学有不语的,有私语的,还有即兴建议的。张同学戴礼帽扮剧中一特务。一次排练完毕,他便归座写作业,忽又想起有事须找老师,便跳起来,顶着礼帽去了。一会儿,这位“礼帽先生”手拿礼帽,红着脸回来了。他说,他一进办公室,老师就惊奇地望着他的脑袋。他恍然大悟,一把抓下礼帽,赶忙道歉、解释,说完事,狼狈而逃。同学们听罢大笑。 假期,特别是暑假,四中的学生也有活动,有社团的,有班内的,也有学生会组织的。学生会在寒、暑假组建“寒委会”、“暑委会”,一有活动就通知下去。那时几乎家家没电话,各班就依同学住的远近组成网络,两脚跑路,口传通知,谓之联络网,还挺灵。学生会把各班的联络网组成一张全校的大网,由假期的“寒委会”或“暑委会”牵头,拉网,下传或反馈信息,学生的假期生活一样有声有色。 平日、假期之外,重要的课外生活当属节日。 每年国庆节过后,阳历除夕之夜,四中照例有全校的欢庆活动,辞旧迎新,通宵达旦。晚饭后我直奔学校。南向望,唯四中处有光亮,显得微弱又孤独,但越近学校越亮,更闻音乐之声了。一进校门,眼前大放光明;同学们正进出各教室,姿情游乐。那座工字形教学楼的东门楣高悬一彩扁,大书“丰收楼”三字。楼里各教室展出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绘画、书法习作、优秀作文、前苏联一些中学生的来信并译文选辑。楼外的平房教室里也各有风采。音乐欣赏者极安静,正陶醉而飘飘欲仙。近旁一室为茶社,门口的对联道:“杨子江心水”“崑崘山上茶”横批忘了。有品茗者招我,我便买茶与之聚谈。几间教室辟作游乐室,玩扑克的,竟有偷看者;球拍起处,乒乓有声;有观棋的比下棋的还着急,指手划脚,甚至越俎代庖。这边正热气腾腾煮汤园,以为同学宵夜。有教室里传来歌声,并有手风琴伴奏:“如果在节日里,有几位好朋友,同我们欢聚一起。当我们回忆起最珍贵的一切,唱起那心爱的歌······”这是一首前苏联歌曲,当时很流行。我得赶紧回班里去,大伙就要包饺子了。同学们凑钱买了肉、面、佐料,请一位同学的内行家长调好馅儿,炊具和餐具自带。擀皮包饺子,大多会做。案板、筷子声里夹着你言我语:“得保证质量啊!”“没有质量,数量等于零。——可别煮成一锅片儿汤!”“这是谁包的,飞艇似的?”“飞艇”的制造者不好意思,但敢承认,耐心学。饺子熟了先请老师嚐。记得老师夹起一个饺子,说:“在众目睽睽下吃东西,真有点不自然。”她咬了一口,立时惊异了:“怎麽调的馅儿,这麽香?比我包的饺子好吃多了,再来一个!”老师擎着筷子说:“你们很能干:能学习,还会干活儿。知道吧?今晚全校这麽大的场面,都是学生会组织各班搞起来的,学校领导只管方向、协调和保障。有人说,班委会顶半个班主任,学生会顶半个教导处,不无道理。同学们的积极、主动精神,是最可宝贵的。”后半夜,我听着身旁收音机播放的《金蛇狂舞》,渐觉困倦。朦胧间,感觉有人为我披衣,回头一看,是陈志强。他冲我笑着点点头,走开了。陈志强是华侨学生,大高个儿,有兄长之风。 回家时,天刚破晓。寒风清醒了我;雪花扑面,反觉凉爽。老师说得对,同学们的积极主动,用政治老师的话说,就是“主人翁精神”。主人对自己的事会消极被动吗?就象这眼前的雪片,你看它们多麽活跃!窜动,飞舞,似欲与我亲近、诉说。都说“瑞雪兆丰年”,我已经走进丰年第一天的清晨了。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