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对话《坐宫》
正文

假日,挚友甲、乙闲聊。先是海阔天空,而后聊到京剧,又聊到《四郎探母》,特别是其中的《坐宫》那一折戏。

甲:前几天看到W先生的一篇短文,说京剧《四郎探母》里的折子戏《坐宫》结构严谨,情节顺畅。杨四郎和铁镜公主的生、旦对口唱优美动听,刚柔相济,旋律起伏跌宕,既有情趣,又有高潮,声声传递着人物内心激荡的情绪,精彩纷

呈。我听过《坐宫》,确实好听。W先生说得有理有据。你也听过。怎么样,英雄所见略同吧?

乙:好听,不过形式美而已。

甲:你准是要说《坐宫》内容恶劣了,对吧?内容和形式,扯得清吗?烦不烦呐?形式美,欣赏形式就行了。有些艺术品,人们欣赏的就是形式。我爷爷进戏园,合着眼,右手随着惯熟的节奏点点拍拍的,光听唱,不看戏。也有光听

琴弦的。

乙:这正是形式的魅力所在。那位W先生精于此道。他讳谈《坐宫》、乃至《四郎探母》的“情节”、内容,唯独热捧那好听的“唱”。唱,当然有唱词。于是内容、情节就“既有情趣,又有高潮”地唱了出来,钻进了听者的耳朵。

该文妙就秒在力捧形式,不言内容,因为一唱一听就什么都有了,何必吐露那可能挨“板砖”的内容?《四郎探母·坐宫》“优美动听”“刚柔相济”“内心激荡”地对人潜移默化的,是叛国者的不忠之孝,投敌者的血统之亲。血亲悲

情的泪水溶解了刚性的民族大义。看过这出戏的,会不会同情杨四郎,认可他投敌无奈,叛国可恕呢?在一切恶劣里,最劣的,就是叛国投敌。那超越时空的弥天大罪,给四郎一探母,就哭没了。

甲:老弟,你又走极端了吧?重形式,听唱腔,过过瘾就行了,谁想那么多。

乙:这么说吧,你一定也看过《辕门斩子》。

甲:看过。杨家将的六郎杨延昭大义灭亲,非杀亲子杨宗保不可。

乙:比比六郎楊延昭和四郎楊延輝這哥倆,你佩服哪一個呢?恐怕还是有所想的。

甲:这倒也是。都说天波杨府“一门忠烈”。那杨四郎,砸了“一门忠烈”的荣誉牌匾,也毁了佘太君的一世英明。

乙:听老人说,北京解放初,有位大牌京剧武生演戏慰问解放军。他演林冲受刑不过,伤痛倒地时,拿出了自己演技的绝活儿:原本站着,突然成90度后仰直摔地上。只有失掉意识——比如林冲被刑昏迷——才可能这么摔。他演得太

像了,但对此绝技,全场的解放军竟鸦雀无声。事后这大牌演员在报上发文,说他明白解放军为何对那一摔不鼓掌叫好了:同情林冲。依我看,为摔叫好的,是只欣赏作为形式的演技。为摔沉默的,是彻悟了被形式艺术化了的内容。

甲:有理,中听。可话说回来,好听但内容不好的京戏还有啊,比方宣扬正统思想的。

乙:京剧的剧目多取材历史或演义历史。正统思想在历史上算正能量,且根深蒂固。明季的燕王朱棣造反篡位坐龙廷,并非正统,但他对外一直说自己是马皇后所出,讳言碽妃为其生母。他为篡位正名,以为正统,名正言顺。这类戏

和《四郎探母》不可同日而语。

甲:好听的生、旦对儿戏还有啊,比如《汾河湾》,也是经典唱功戏。对了,《二进宫》名气更大。有生、旦,还有净。京剧的主要行档都有了。那出戏没什么对话,唱功特重。那独唱、联唱百听不厌,简直叫绝,没治了。可那位W

先生不推崇艺术形式更多姿多彩的《二进宫》,倒偏偏看中了《四郎探母·坐宫》。

乙:姑妄言之:或许是青睐其内容吧。否则无法理喻。

甲:看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电影《忠烈杨家将》说杨家战败,全军覆没,杨四郎下落不明。这么处理就聪明。不过,W先生也聪明:避谈内容,光捧形式,引人入胜,进入内容。

乙:听说有家菜馆的菜,好吃得不得了,顾客盈门。同样的菜,别的菜馆死活弄不出那美味来,门可罗雀。后来一查,曝光了:美味的菜里加了罂粟壳。

甲:这事我在网上见了。美味的罂壳菜,好听的《坐宫》戏,殊途同归了。——算了,不说了。咱们还是听听《二进宫》吧。来,我这U盘上就有。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