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路前行的川江号子 |
正文 |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摘自网络 1。结识川江号子,竟是在一个走遍全国的娱乐节目里,《男生女生向前冲》。小衣襟短打扮,几个道地的重庆老哥,游戏之前,手舞足蹈,表演了简短的川江号子,由一声激昂的咏叹开始,霎那之间,韵律极强的别开生面的吆喝与歌唱次第展开,围观的吵闹的人群忽然噤若寒蝉,没有了喧哗嬉笑,耳边只幽幽回荡着千百年在川江上空飘荡着的音与乐,似乎让人置身于险峻巴蜀江河岸边,字字铿锵,如梦如幻。 主持人,一对俊男靓女,显然没有料到这些粗犷的声音会是这样的结果,或许他们只习惯了带领观众大呼小叫,制造气氛,竟难以处理场上难得的安静,斟酌措辞,我看见他们的嘴巴正蠢蠢欲动,而更大的惊喜铺天盖地而来,川江号子余音绕梁,委婉走远,短暂的冷场之后,满场的观众掌声雷鸣般响起。不朽的古老的号子,时至今日,依然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听者动容,观者噤声,偶然相遇,读完,不禁心飞峡江,思绪万千。 只是一个欢乐的游乐场,因为这一组川江号子,整个气氛似乎为之凝重,我静静的看着这些刚刚歌唱完了的人群,一个一个滑落水里,整个队伍没有一个能过了全关,但他们给我留下的没有笑意,而是向往,这些敦敦实实的川江号子,呼呼喝喝像是在水流喘急的岸上,船头,放开嗓子,尽情的高走低开,呀呼哟—— 2。早几年来成都,在尽享天府之国风情的同时,也阅尽四川美食,而在众多号称正宗川菜的饭店里,川江号子稍显另类,据说是整合了川菜的古今特点,法古研新,既继承了川菜的传统,又有新派川菜的精心制作。去年到龙泉看桃花,朋友们办招待,这里也有一家川江号子,方知是连锁的。龙泉的这家店面极有特色,刚好是一个三角路口,就顺势修了一座锥形建筑,远远看去,竟像是一个船头一样的楼宇,昂首挺胸,破浪前行。几个极具气势的大字:川江号子,红色字体,行云流水,仿佛踏浪而来。 假如吃已经算做一种文化,那么爱美食的人们如今选择太多了,只是只把肚子填饱,似乎没有什么境界,坐在川江号子的店堂里,品着美食,感受着久远的川江文化,颇有些文化意味,这就难得了。吃着川菜,喝着川酒,抽着川烟,一帮四川的笑容可掬的朋友,从外乡闻名而来的我,在微醺里,好像听到了遥远里传来的川江号子,浑厚,悠扬,风味十足。那一晚,几个人都有些醉意,一个重庆的小老弟击打着川江号子的节拍,狠狠的吼了两嗓子,在龙泉大街上,引得众人回望,我们相顾莞尔。 3。今年朋友去了武隆,说那里现在搞的很是象模象样,印象武隆,搜寻了当年川江号子的传人,策划出一台真实的川江行船场面,朋友是做销售的,得益于职业,在各地来去自如,每回听他讲这些见闻,心里都陡升妒意。这次听讲又再一遍的知道了川江号子,不禁莫名神往。多少年前,那时候还没有机动船,柏木大船出川,水道狭窄,水流喘急,遇有险滩,都是由人力拉索,沿江而行,那是怎样的场面啊!而由此就诞生了中国最复杂多变的川江劳动号子,号子响起,声震沿岸,而纤夫们埋首低喝,奋力前行,这一切都给了我们无数的遐想,那这号子,当然就是力量与民乐的交响,清亮明快的高音引领着,后面是一群悲壮的附和,于山于水之间,与天空之下,那该是一幅巨大的壮美图画。如此联想着,不由得痴迷了。 武隆不远呢,朋友笑嘻嘻的说,既然喜欢,就去看看吧。临走,朋友拍了拍圆鼓鼓的肚子,有时间我给你做向导。 忽然想起尹相杰的《纤夫的爱》,是不是也和川江号子有关呢?一定是的,只是文艺作品显得太浪漫了,和我理解的不同,在岸上,烈日下,寒风中,真正的川江号子,真正的纤夫,他们是一群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拉纤是为了生存,养家糊口。而正是他们,昔日货物出川,贸易往来,正是他们一步一叩首,一声声号子,艰难地谱写了最古朴的生活乐章,拉动着时代前行的大船! 我决定去看一看,不是去游览,是去朝拜,去体验,去感受前辈人的苦难,当然,我还想听一听川江号子,让我魂引梦牵的民间大乐。 就这么决定了,或许就是金秋十月。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