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晏堌仙踪
正文

??大唐天宝年间的一个飘雪日子,原野皆白。随着几声马鸣,一股雪尘暴从单父城向西北方向的晏堌堆迅速移动。雪尘暴中心隐现着几个黑点。随着雪尘暴的步步逼近,那几个黑点也愈来愈大,最后终于看清,那黑点是几匹白如雪的马背上穿着皂色军服的官人。他们手举马鞭,一路呼喊,个个像淘气的孩子。看到大平原上高高突起的堌堆,他们更加兴奋,散开来从四面八方争先恐后地策马而上,惊得草丛中藏身的野兔在马足间仓皇而逃,潜伏在堌堆上随时准备行凶的苍鹰此刻也顾不得作案了,惊叫着飞向田野。几位官人在堌堆上策马追逐着所有的鸟兽,但是他们并没有伤害任何动物,只是以此取乐而已。玩耍累了,呼喊够了,暮色中,人和马的口中都喷出了腾腾热气,于是他们就走下堌堆,在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投宿歇息。当村里的鸡叫声把他们从梦中唤醒的时候,天已蒙蒙亮。窗内灯光如豆,两位脱掉戎装的男人露出了文人本色,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其中一位展开素笺,濡墨而书,笔落诗成,递与对方。诗曰:??“雪满原野白,戎装出盘游。挥鞭布猎骑,四顾登高丘。兔起马足间,苍鹰下平畴。喧呼相驰逐,取乐销人忧。舍此戒禽荒,徵声列齐讴。鸣鸡发晏堌,别雁惊涞沟。西行有东音,寄与长河流。”??后来,有人把这首《送族弟凝至晏堌》的诗编进了《全唐诗》,作者就是号称“谪仙”、“诗仙”、“酒仙”的青莲居士李太白。??原来,李白的本家兄弟李凝当时为单父主簿。那年那月那日李凝将涉远公干,在单父游居的李白送他到晏堌,玩了一天,住了一晚,作诗留别。单父就是今天的单县;晏堌就是今成武县境内的一座古老的土堌堆,位于单县至成武的公路(砀定公路)东侧,距单县城15公里,距成武城6公里,相传为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子的故里。??一千多年过去了,历史的狂风是否吹散了酒仙的呼喊?时空的暴雨是否湮灭了谪仙的踪迹?世事的更迭是否还让晏堌堆这位“万岁老人”记得诗仙的篇章?公元2008年10月19日,适逢周日,三鉴客乘暇到晏堌堆一探。??在距砀定公路44公里的里程碑不远处,有一个标有“晏堌堆”的村牌。顺着路口往东行百余米,就看到村子的东北角突兀着一个土堌堆,这就是成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晏堌堆遗址。该堌堆三面环水,南面靠路,高约3米,广约2000平方米。堌堆顶部,南、北有建筑物,其它部分用红砖围墙连接,大门朝南,形成一个四方院落。登上12层台阶进入大门,迎面是两层四廊柱现代化办公楼,四块长方形匾牌格外醒目,分别写着:“党员之家”、“人口之家”、“公安”、“安全生产”。院子里没有一个人,见“党员之家”的门开着,里面有一中年男子在浏览互联网。双方自我介绍后,得知对方姓李,54岁,为晏堌堆村党支部书记。李书记听说我是专门来看晏堌堆遗址的,非常高兴。他自豪地对我谈起了该堌堆的来历。??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本来是片平原。有一天五更时分,一个扛着粪箕拾粪的老头听到村北有异样的响声,就过来看个究竟。刚出村,就看到平地里突起了个大堌堆。这更引起了老头的好奇,于是他大着胆向堌堆走去。他离堌堆越来越近,堌堆还在咕咚咕咚地往上长,越长越大。老头惊得一腚蹲在了地上,粪箕里的粪撒了一地。当老头清醒过来再看堌堆的时候,四周一片寂静,堌堆也不长了。后来人们都说,这里本来应该出座大山的,是拾粪老头的臭气把山熏得不长了。??讲完这个故事,李书记笑了一下,说:“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其实这里是一座古墓。”为了证明他的这一说法,他接着告诉我,几年前,现办公楼外的西北角曾被盗挖两米多深的大洞,洞底有一块巨石,可能是石棺,所幸未被盗墓者打开。被挖掘出来的土全部是黑沙土,而这种土当地其它地方没发现过,可能是从外地运来的。联想到堌堆西边不远处曾出土过大黑锅,有人说,该堌堆的黑沙土都是用那样的大黑锅炒出来的。用大量炒过的沙土覆盖在墓穴上,干沙土流动性强,可起到阻止盗墓的作用。??说起这个堌堆的来历和作用,我想起了成武境内的文亭山、大台、小台以及距晏堌堆不远的郜鼎“晒银台”,想起了历史学家卢新文先生对这些土堌堆的看法。卢先生通过考证认为,成武境内的这些堌堆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原始先民在黄河冲积平原上为避洪水而筑的住台。新石器末期始,先民对洪水有所控制,逐渐从台上移居台下,堌堆遂变荒凉,成了埋葬之所。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堌堆逐渐成了建寺拜佛的地方,后来中国的土产神圣也逐渐爬上了堌堆,堌堆成了当地人祭拜游玩的场所,不少文人雅士登台赋诗,留下了不朽诗篇,李白的《送族弟凝至晏堌》就是其中一首。??李书记带我走出办公室,来到院落的中间,指着偏南一点的地方说:“这里就是曾立有李白诗碑的地方,我小时候见过。不过现在不知道诗碑哪里去了,此处只留下了一个碑座。”说着,他走过去用脚尖踢了几下表土,可能是埋得太深了,最终没有见到碑座的踪影。??我环顾四周,发现从现代化的大铁门到现代化的办公楼中间,是用现代烧制的红砖铺设的4米左右的过道,两侧植有冬青带,冬青带外到东西墙根,是杂草丛中矗立的几棵杂树,再也见不到诗仙及其他古人的踪迹。??我问李书记小时侯对这个堌堆的印象,他向我描绘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该堌堆的景象:高高的台阶上,有一个高大的门楼,绕过门楼两侧,后面是一座两层大殿,大殿里供奉的也不知是什么神,周围全是骇人的妖魔鬼怪。这里整天香烟缭绕,方圆百里的人大都到这里烧香祭拜,据说很灵验。前不久还有一对外地老人专程来到这里,对着古庙址磕了几个头,然后悄然离去。可能是还愿的。1958年发大水,全村一片汪洋,李书记的母亲把他放在木盆里推到了堌堆边,才躲过了那场洪灾。六十年代破“四旧”,这里的庙宇被毁,改建成了学校,院落西南角的那座平房就是当年留下的教室。当时,这里曾出土过商周秦汉时期的罐、壶、豆、俑等陶制生活用品。后来学校搬下了堌堆,1985年这里建成了大队部。??我注意到那座废弃教室旁边的一棵海碗口粗的松树。李书记告诉我,听村里的百岁老人讲,这棵松树百年前就是这么粗,现在还是这么粗,估计有几百年的树龄了。我不禁走到树下,抚摸一下这个不知被多少人抚摸过的老树。它未必见到过千年前诗仙的登临,但它一定见到过晏堌堆上矗立的李白诗碑,见到过文人墨客对李白的凭吊。可惜,这棵柏树不会说话,要不然,它一定能告诉我很多关于李白与晏堌堆的故事。也许,正因为它不会说话才能活到现在。历史上有多少会说话、敢于说话的人遭到下狱、割舌、灭顶之灾啊!??不经意间,我发现院东南角的荒草丛中倒着一块石碑。该碑无底座,高约1.5米,宽约0.8米,厚约0.3米。我多么希望这块碑刻与李白有关啊。遗憾的是它正面朝地陷入土中,碑阴无字,李书记原先也没注意过它,不知到底是什么碑。我想与李书记一起把该碑翻过来看看,李书记为难地说,该碑需要四五个劳力才能翻转过来,然而此刻村子里的劳力都已外出务工。他答应等村子里有人了,就把它翻过来看看,然后告诉我碑文。这稍微给我留下了点希望。李书记告诉我,他记得办公楼的西头也有一块石头,上面写着“李白”什么的。我催他快领我看看。然而,在李书记说的地方转了一圈又一圈,连个石头渣子也没找到。李书记遗憾地说,可能是被人搬走了。同时感到遗憾的,还有我。??在我准备离开晏堌堆的时候,发现大门附近有一个石棋盘,支撑棋盘的是一个直径约0.4米、高约0.3米的圆柱体础石。础石的中段略有凹槽;一端略粗,围雕着祥云图案;一端略细,呈抛物线状。李书记说,该础石原来在大门西侧,是修建门前台阶时被挖出来的。还有一个这样的础石没有挖出来,就埋在了台阶的下面。果然,在台阶的中段偏右,还可看到础石的局部。??我想,这两个础石应该是晏堌堆的老东西了,它们也许支撑过该堌堆大门的门柱,也许支撑过堌堆上殿宇的廊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曾经支撑过晏堌堆的繁荣,目睹过无数的晏堌堆游客。当李白和他的伙伴策马到此时,也许它们已经蹲在荒草丛中等待了很多年。李白来了又走了,李白的诗碑立了又废了,晏堌堆上的杂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很多耀眼的遗迹都在风刀霜剑的淫威下悄无声地告别了晏堌堆,只有这两个础石还有那棵老松树不屈地守卫着晏堌堆,证明着晏堌堆曾经的辉煌。??晏堌堆既然姓“晏”,从前肯定有晏姓人家在晏堌堆周围居住。李白先生当年登临时,是否考证过这里是不是晏婴故里?不过,目前的晏堌堆村早没有了晏姓人家,该村村民大部分姓李。李氏家祠里的“太白楼畔盆莲稳,晏堌堆边先李香”的对联,表明了李姓村民以能与李白连为同宗而自豪。李白在这里的遗迹虽然不见了,但这里的饱学、豪饮、啸傲之士多有太白遗风。??李氏家祠里还有这样一副对联:??胜地重游遥望涞沟惊雁起??诗人安在空临晏堌听鸡鸣??原来,于我之前早有人在此因李白而感叹唏嘘了。??感叹唏嘘,不如归去。归去,重温太白诗句。(文/刘继增)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