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又见徽岭 |
正文 | 竹岭高高,翚(徽)岭滔滔,夜过新岭,走来要嚎(哭)。 对于徽岭来说,宋嘉祐三年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的一句“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翚岭月明中”,让徽州人癫狂了九百年,也让绩溪人骄傲了九百年,宋宣和三年(1121年)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歙州改为徽州,康熙分治(1667年)时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建安徽省。 从徽岭脚下的望翚亭一路向山,行半小时,有一关隘遗址,据说是宋时设的,(另有一种说法为1555年明朝),可惜的是遗址上只剩下几块小石头,站在遗址上向山下看,几个零碎的村落之间是一块田畈,那是史书上记载的大徽村遗址――千灶万丁的大徽村,面积2平方公里,在元末明初期间一夜之间消声灭迹,而关于大徽村消失有三种说法:镰刀说,战乱说和洪灾说;笔者认为是战乱说,也只有战乱村落消失才无记载,如果因一把镰刀元人屠村,明朝会记录在案的,洪灾也会记录史册的。 从关隘又行半小时,但见古道边一排废弃的低矮房,曾经有一群知识青年住在这里,开发大徽山,据同行的林场场长介绍,徽岭,也称大徽山,海拔不高但山势险峻。绵延百里的徽岭山脉,将绩溪一分为二,大徽山有一万多亩林场,一直是省重点林业单位,过去是砍了原始灌木林种植杉木林,难怪一路上落叶乔木很少,正觉有煞风景之时,但见前方杉木林夹有红枫――这是人工种植本地品种,只是时令未至,树叶未红。而林场现在成为森林公园。 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在苏辙的陪同下去了徽岭北边坦头的庐(芦)山寺,回来途中拜访了大徵村的汪覃留下了:“飞腾桂籍他年事,莫忘山中采药时。”可见当年徽岭物种丰富,为保持徽岭植物多样性,林场管理者不再一味地种植杉木林,而有意识地培养杜鹃、紫薇、黄山楠、红枫等灌木和乔木。 “漱芳亭”在古道的半岭处,亭子由石拱成洞,供路人歇息之用,亭上后面崖石刻有“山腰餘潤”四个大字,落款有“嘉靖二十九年”等字,右侧有石刻“止渴”,左侧有石刻“石眼泉”,由于时代久远,石刻与岩石共为一色,未能认清其他字来;石刻下有一小水槽留住石眼泉水,供人饮用。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徽州府读到王安石诗句,便在月色之中走徽岭古道,在“漱芳亭”稍作休息,呤诗作赋上了翚岭凹,月色中,一石碑立在路边,乾隆只看到“翚”字上半部“羽”字,便随口呤到:“黄芽白雪神仙府,碧草琪花羽士家.此山本是飞仙处,介甫当年有错差”。自此翚岭又称羽岭。 徽岭岭凹的石碑早已不见踪迹,站在翚岭凹关但见徽岭之北和徽岭之南除了山还是,那层层迭起的山峦有如江水滔滔不绝,这时你才会体会到翚岭滔滔内涵。从岭头往北走是下坡路,途中有一“上海知青点”,这里原先是一个尼姑庵,当年林场开发大徽山时将破旧不堪的尼姑庵拆了建了场部分点供知识青年接受再?育,原全国人大代表许家政是第一个分配到这个点锻炼的第一个大学生。 对于徽岭来说,自王安石之后,诗人赵继序、施润章慕名而至,留下了精美诗篇;徽岭更是承载了千百年徽州人的期望,尽管繁华不在,但从林场到森林公园,每一个徽州人都在为之付出,特别是近三十年,不为别的,只为心中的那一丝念想:徽岭是徽州之源。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