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异议贾平凹先生的一文》 |
正文 | 总论:文中的丑石之所以具备了我们人类研究使用的价值,是因为它是一块陨石,而不是因为它是一块丑石;丑石之所以称之为丑,是因为它的外表,丑石之所以称之为美,是因为它的存在和使用价值(姑且可以称之为“美”),这是两种不同属性的美与丑,它们的内涵含义已经发生了质变。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文中“以丑为美”的一语概论显然是混为一谈,显然是不妥的。 近期,我阅读了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作品《丑石》一文。贾先生的文字叙述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行文自如,语言老道,功底扎实,有内涵,有味道。褒扬赞颂之辞,兹不多言。 只是,我对贾先生《丑石》一文中的枢机之笔,即“以丑为美”的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不能够认可。“以丑为美”也是统领本篇作品最主要的总结性的寓理纲领。我认为这样的一种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多有异议,多有欠缺,多有败笔之嫌。 在网络百科中,有关于《丑石》一文作品赏析和艺术手法的文字表述,限于文字篇幅的原因,我只摘录如下: 这篇借物说理的散文,借助了一个公认为平凡的对象——一块顽石,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些“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在形象的贬值里,精神增值了!我们不能够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文中所写的“丑石”实际上是一块陨石。用一般顽石的标准来衡量这块陨石,当然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美的标准,陨石自有陨石的美的标准,而把陨石当做顽石来看,误认它是一般的顽石,拿顽石的美的标准来衡量陨石,它自然是丑的。如果它符合一般顽石的美的标准,它只能是顽石,而不成其为陨石了。所以,它的丑,正是它做为陨石美的所在。欲扬先抑,抑中有扬,所以说它是“以丑为美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里边就包含着这个极为深刻的辩证的耐人寻味的哲理。 ...... 我认为,在《丑石》一文中,出现了一个逻辑推理和理性认识的全息性的逆反谬论。贾先生在本文中的一个基本寓意,其实就是“虽然丑石的外表很丑,但是它却有着巨大的存在和研究使用价值。”文中的这块丑石之所以被天文学家看中,仅仅是因为它是一块陨石,而并不是因为它是一块丑石,丑石虽丑,但是却有我们人类的研究价值。况且,丑石的丑与它是不是陨石也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陨石当中当然也会存在美石的。丑石具有我们人类社会活动的研究使用价值,但这不属于一块石头美与丑的问题,所以,从何而论,这块陨石便是以丑为美的呢?在文中陨石的“丑”和“美”完全没有发生任何关系的情况之下,这个“以丑为美”岂不是变成了一种“精神胜利法”了吗?在这里,“以丑为美”的论述是一种概念不清、混乱混淆的文字表达方式。 另外,说句实在话,除了文中的这块丑石的颜色是黑黝黝的以外,我也很难想象到底具有什么样外表的石头算是丑石,而具有什么样外表的石头又算是美石呢?天然的石头都是不规则或是极不规则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怪石”。但是,一块天然石头的“美”与“丑”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所以,首先“丑石”的这个说法从根本上就很难经得起推敲。而文中的所谓丑石之“丑”又多不是指的外表之丑。 一个事物外在的美与丑,与它本身的社会价值、存在价值、使用价值等,这些都不是相同的归类属性范畴,它们的内涵含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可以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也可以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也可以说“一个人的外表美,并不代表他(她)的心灵美,也不代表他(她)的社会价值高”,这些话都不存在任何理性认知和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但是,你却不能够说一个事物的丑就是美,更不能说一个事物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如果真的是“丑就是美”的话,那实际上就等于没有了丑与美的区别,这还是一个真正的哲学意义上的辩证法吗?我们人类社会对“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难道真的需要一个这么深刻、这么复杂、这么富有哲理、这么耐人寻味的辩证法吗?这是不是“矫枉过正”“虚张声势”“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蜕变成了“伪辩证”呢?一句高度归纳、高度概括的领衔之语能够这样表达吗? 对于同一个事物的同一个归类属性来说,丑的就是丑的,美的就是美的,完全不存在什么“物极必反,丑极必美”的特例,除非是一个扭曲的和畸形的审美情趣。“以丑为美”的文字表达和思想观念混乱、混淆了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归类的属性范畴,从根本上也违反了人们正常的审美伦理,会让读者感到“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辨不清黑白事理,如坠云雾,不知美丑,不知所为,甚至颠倒是非。 借物喻人的中外文学作品有很多,但是,我认为贾平凹先生的这篇《丑石》明显寓说过分,跨度太大,转弯太多,过于混乱,过于牵强。尤其是喻理、说理的文学作品,一定要表达清晰完整才可以称得上是一篇成功之作。这种“以丑为美”“丑极处即是美极处”的文字表达和喻理方式,挣脱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内在本质,言不明意,语不通理,脱离了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真情和真相,多有标新取异之嫌。 2018年5月6日 于逸荷书屋 【附原文】: 丑石 文/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